为什么袁隆平院士逝世会轰动全国?

2024-05-10

1. 为什么袁隆平院士逝世会轰动全国?

一、因为袁隆平院士为我国人民解决了粮食困难的问题,让所有的中国人民都能够吃饱饭,解决了农民最根本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就是因为有他的研究,才能够让我国的水稻产量增加,让更多的人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很多来祭拜袁隆平的人员都是经历了没有粮食的年代,他们知道在那个年代当中,如果没有袁隆平的研究,可能他们很难能够走到今天。从过往的种种经历,可以看出袁隆平为我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仅是在事业上的贡献,更多的是贡献给了我们平凡的每一个农民。
二、因为袁隆平院士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一直兢兢业业、默默付出,他用自己的辛苦耕耘和汗水造就了现在人的和谐生活。

即使袁隆平在发明了杂交水稻之后,他依然没有放弃这个事业。他认为自己还可以在水稻这个事业上再创辉煌,于是他一直潜心研究,他希望能够解决全国人民的粮食问题。虽然现在每个地区都能够吃上大米饭,但是还是有很多贫困的地区没有办法生存,所以他也会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希望中国的粮食产业俩能够再次提升,希望中国不用再依赖进口的方式,保证人民的粮食。
三、因为袁隆平院士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直到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在心系着全国人民的粮食问题。

从袁隆平的各种视频当中,我们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有亲和力的人物,虽然他是那样伟大,但是却没有任何伟人的包袱,更多的是用温和的态度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即使是在自己非常累的情况之下,他也不会对任何人发脾气,哪怕是自己的保姆,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可以看出人品的重要性。

为什么袁隆平院士逝世会轰动全国?

2. 袁隆平逝世,他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袁隆平是我国第一个发现水稻杂种优势现象的科学家。他带领团队首次发现了“野败”,思考并提出了“利用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创制出不育系”的思路,并原创性的利用其获得了第一个三系不育系。并且直到今天,他的“野败”都被国内外杂交水稻公司广泛应用于三系育种。
袁隆平的敏锐洞察力、超强组织力和坚定执行力,也让人望尘莫及。1971年找到雄性不育系,1973年找到三系配套模式,成立“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1976年我国实现三系配套大规模制种应用……前后不到六年时间,成为了国际上都尤为震惊的杂交水稻育种“中国速度”。
从发现水稻杂种优势现象,到科学家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这些并非易事。袁隆平先生率领团队经过8年“折腾”,才一一攻克。此后,通过技术改进,我国实现了杂交稻稻谷产量大幅提高并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魂系水稻,“90后”稻神从来管不住他迈向稻田的腿
“袁隆平院士是‘90后’了,但他从没觉得自己应该休息。杂交水稻浸入了他的血液,是他的命根、他的魂。”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耀松说。
与他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彭玉林。老先生离开后,他脑子里反复出现的都是老先生的那句话。那是他为老先生看守水稻试验田时,不少个日子里的上午9时30分左右,老先生在办公室打给他的电话:“小彭啊,你看田里是不是……”
但凡这种时候,他都知道自己“犯事儿”了,自己照看的水稻试验田,一定被火眼金睛的老先生看出了毛病。
“90后”老先生,身体大不如从前,但依然管不住他那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颗向着水稻的心。“没有谁,比他对杂交水稻更执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院士办主任辛业芸说。

3. 为什么袁隆平老人逝世会轰动全国?

袁隆平老人的辞世,引起全国的轰动,这是中国主流价值观回归的一个缩影,袁隆平是为中国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受到中国人民的关注是中国主流价值观的体现。
  
 联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科学家不如演唱家,一些科研人员一度下海经商,六七十年代从小励志当科学家报效祖国的主流价值观受到了干扰……如今, 科技 兴国,当科学家报效国家的主流价值观又回来了,这是袁隆平老人引起轰动的主要原因。
  
 
  
  
 
  
  
 
  
  
 
  
 
  
 在当前金钱崇拜,物欲横流的 社会 风气下,袁隆平院士仙逝即刻引起全 社会 轰动,长沙湘雅医院门前,芙蓉大道两旁,群众送别袁老灵车车队的场面令人泪奔!那是万千民众对袁老崇敬之情的真实表达,多少年未见如此震撼人心的场景,袁老九泉之下可有知?万千民众怀念您!
  
 袁老仙逝引发 社会 轰动,联合国随即发文表示悼念,这是何等礼遇?这是国人的骄傲。
  
 面对这一始料未及的事件,笔者在思考一个问题,即袁老仙逝引发 社会 轰动是否是 社会 风气转向的风向标? 社会 崇尚明星转向崇敬英雄,近三天有四位院士离世,他们就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还有一大批支撑起共和国大厦,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比如钟南山院士及军事科研领域里隐姓埋名奋斗一生的科学家。
  
 袁隆平院士仙逝引发如此轰动,是不是 社会 风气转向的风向标?无论如何,它应该引起我们深思。
  
 
  
  
 
  
  
 
  
  
 
  
  
 
  
 昨天一天我是在忐忑,纠结,悲伤中度过的。
  
 当看到长沙市十里长街送袁老,人们满含热泪喊出袁老,一路走好时,那一刻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按说一个九十一岁的老人走了,应该是寿终正寝,富寿双全了,更何况他是事业有成,荣耀满身?那他怎么就还能让百姓伤心欲绝,悲哀莫名呢?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很小的时候,我就听父辈讲他们饥饿的经历,说了很多饿死人的往事,那时候在生产队,一亩水稻只有二,三百斤的产量,上交国家的公粮以后所剩的粮食就不多了,
  
 好妈会经常在米里面拌些萝卜,蚕豆,红薯一起煮,那种饭特别难吃!
  
 在杂交水稻之前,我们的食量是定量了的,很多时候是吃不饱的。
  
 是袁老的杂交水稻才彻底扭转了这个局面,让全中国的人吃饱饭,这分功绩,这分恩德,我们怎么会不涕泗横流?!
  
 再好的歌声,再美的影视剧都比不了袁老的米饭弥香!
  
 昨天从得知袁爷爷去世的消息一直在刷手机,远在浙江绍兴,看着湖南长沙的人们自发的站在路得两边,一声一声“袁爷爷,一路走好”,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也想到现场去悼念,昨晚还专门看了电影袁隆平,袁爷爷的杂交水稻并不是一帆风顺,救了全世界人,袁爷爷虽然去世了,但重于泰山,而且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看到有人建议每年的5月22设为中国粮食日,我也支持
  
 只有真正为人民做了实事的人,
  
 人民才会发自内心的尊敬爱戴他,
  
 不管平时大家是沉默还是表达,
  
 但时间会证明,
  
 爱戴将永存于人民心中,
  
 永存于 历史 的客观评价里。
  
 
  
 
  
 
  
 答:因为袁隆平老爷爷,是世界最伟大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保证中国粮食增产增收和安全,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大问题,为农民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袁隆平爷爷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袁老的去逝轰动全国,我们深切缅怀袁老为我国农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永还不忘记你袁爷爷!回答完毕
  
 
  
 
  
  答;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吃粮不忘高产人!分秒想着袁老人! 常言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突然传来袁隆平逝世的噩耗,全国人民,为之一震。大有象毛主席逝世那样,惊动全国,为其悲痛,泣不成声! 这是为什么呢?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那个粮食百斤左右,挨饿的年代。到现在吨粮,吃饱喝足,粮食用不完的现在。可见袁隆平为中国人民做出多大贡献?他为我们的粮食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如果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 如果没有袁隆平!不知要饿死多少人,就要挨饿! 归根结底;袁隆平为人民谋幸福!人民怀念他!同情他老人家!! 最后再添几句话 警告那些吃饱撑的无恩小人,侮辱袁隆平老人的坏家伙!逮捕法办!以平民愤 
  
  2021年5月24号05时。
  
 
  
  
 
  
  
 
  
  
 
  
  
 
  
  
 
  
  
 
  
  
 
  
  
 
  
  
 
  
  
 
  
 
  
 因为他值得,因为他的贡献,让大半个中国人不用饿肚子,因为他是比国家领导人还要关心百姓有没有饭吃的人。 
  
 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一个那么好的人,他为五谷杂粮,贡献了一生。 到临逝前还在关心,大家有没有吃饱饭,有没有好好吃饭!  
  
 他说一粒米可以拯救一个国家。 袁隆平爷爷,他值得。 
  
 
  
  
 
  
  
 
  
  
 
  
  
 
  
  
 
  
  
 
  
  
 
  
  
 
  
 
  
 十四亿中国人都得过袁老的好,是他让我们吃得饱,吃得好。
  
 袁字土中有囗饭,
  
 隆饱胃肠胜神农。
  
 平凡伟大尊国士,
  
 稻花香里话功名。

为什么袁隆平老人逝世会轰动全国?

4. 袁隆平去世了,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损失一个了顶级科学家,中国可能会出现无数个院士,但再也不可能出现像袁隆平这样的伟大的科学巨人。
这位科学巨人从他年轻时期就开始为祖国的粮食问题担忧,为我国默默奉献了无数个春秋,终于换来的衣食无忧。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任何一个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所无法比拟的。



获得荣誉
1、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2、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2010年获得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4、2018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首届会士。
5、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
6、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7、2019年9月17日,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

5. 袁隆平是否逝世了?

5月22日上午,网传袁隆平逝世。袁隆平秘书辟谣,称目前在医院,身体不好。祝袁老早日康复!

袁隆平是否逝世了?

6. 袁隆平逝世

5月22日,到底是个什么日子,云南地震、陕西地震、青海地震,上午刚辟谣,下午就证实了袁隆平爷爷已经走了,难道真的是天地有灵,感受到柱石将倾。
  
 中午吃饭的时候还听70多岁的叔叔阿姨说起他们在那个时代吃不饱的生活,吃完饭就在微博上看到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的时候十分震惊,震惊于明明还在稻田的爷爷怎么走的那么突然,难受想哭但是可以忍住。但是看到了有网友问妹妹知不知道袁隆平爷爷是谁,妹妹指着碗里的白米饭说“这些都是他的孩子啊”,突破防线,瞬间泪崩。我从两点哭到四点半去练习瑜伽,瑜伽老师问我是不是刚睡醒,我说是;上完课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人们自发去送别袁老的视频,看到了医院门口三束水稻的图片,泪如雨下,吃饭的时候阿姨问我眼睛怎么了,我说公用的瑜伽垫有点脏,用手揉眼睛了。晚上吃了两碗大米粥,一刷微博就哭了。
  
 本来一直以为,他是载于史书中的伟人,遥远而陌生,我会为他的离去惋惜痛心但不会哭。但是他真实地与我们共存在这个时代、这片土地上,我们在媒体报道中看着他培育出的水稻遍布世界,也看到他喜欢逗猫、开心地手舞足蹈的老顽童模样。他不是神坛上遥不可及的偶像,而是活在每个人生活里的,看到桌上的米饭就想到他,看到风吹麦浪就想赞美他。如网友所说,他伟大到我们以为他永远不会老。所以在他离开之后,就像塌了天,人们在大雨里哭着,从医院到殡仪馆一路喊着“袁爷爷,一路走好”。他生于食不果腹的年代,有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用自己的一生实现这个梦想,创造了再无饥馑的中国,并造福全世界,真国士,感觉圣人也不为过。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袁爷爷,是不是还会有饿殍遍野的惨剧出现,会不会有现在这样富足的生活。他把此生贡献给土地,现在归于他毕生挚爱的土地。逝者已已,有能力的人继续实现他的梦想,而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粒粮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的事情。
  
 佳佳说,其实生命充满了无常,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爱来珍惜。这个我暂时没有做到,最近还是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尽力活得不亏欠,无追悔,我在努力啊,我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情对得起我的本心,每一个决定,我觉得我将来回想起来不会后悔
  
 如果还有余力为这个世界做一点什么,就循着他们的脚步。这个我可以摸着我的良心,从我刚刚步入社会每月工资只有2000块钱开始,我就有每个月50块钱的月捐,到现在工资八千多,每个月400的月捐,还要一些不定期的捐助。虽然不多,但我有在尽我所能为别人做些什么。
  
 猫猫说真的生命无常,有时候不敢想,不怕自己,但想到爱的那些人,就特别难受。这是大家共通的感受
  
 要倍加珍惜 去好好热爱生活,善待身边的人,不要随便唾弃,不要随便就觉得人间不值得。我现在还是挺丧,我努力啊。

7. 袁隆平去世了吗?

逝世了......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
还记得他的成就吗?
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在IRRI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迹稻(IR8)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5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学生李必湖、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历经九年的艰苦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增产5%~10%,且米质一般都较好,近年的种植面积为6000亩左右。两系法杂交水稻为中国独创,它的成功是作物育种上的重大突破,再次体现了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智慧,继续使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
1997年,他又提出了旨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超高产杂交水稻形态模式和选育技术路线,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这是一道世界级难题,通过攻关研究,2000年已实现了第一期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的指标,比现有高产杂交稻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尤其1999年在云南永胜还创造了亩产高达1137.5公斤的高产新纪录,第一期超级杂交稻的推广面积为3000万亩。
2001年以来,袁隆平指导选育成大面积示范亩产800公斤、米质优良的第二代超级杂交稻,并于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第二期超级稻目标。第二期超级杂交稻于2006年开始推广,2011年种植面积达800万亩,在大面积生产上比第一期超级稻高50公斤/亩以上。袁隆平仍不满足,进一步提出了将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结合,攻关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每亩900公斤目标,经过努力,2011、2012年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攻关百亩示范分别达亩产926.6公斤、917.7公斤,标志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实现。2013年,启动亩产10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第四期目标攻关。2013年9月29日,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村实现百亩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2006年,袁隆平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2007年率先在湖南20个县启动实施,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计划在全国推广6000万亩,产出8000万亩的粮食,等于增加了2000万亩粮食耕地,可多养活3000多万人。到2012年,"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扩大到在50个县市区实施,面积为882.2万亩,增产稻谷达9.62亿公斤。截至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新的贡献。2013年9月29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证实,经农业部测产验收,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百亩示范片"Y两优900"中稻平均亩产达988.1公斤,创世界纪录。
2016年11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以及相关技术专家、测产验收专家来到兴宁,对华南双季稻年亩产三千斤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进行测产验收。现场实割测得晚稻平均亩产705.68公斤(干谷)。同样该攻关模式,2016年7月20日在兴宁经过专家组实割测得早稻平均亩产832.1公斤,加上本次实割产量,实现双季超级稻年亩产1537.78公斤,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
2018年5月22日,位于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有机覆膜直播试验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测得亩产1065.3公斤,创下海南省水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新华网评)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新浪网评)[3]
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贾庆林评)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今天,共和国痛失袁隆平院士。“我最大的愿望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国士无双,致敬,缅怀!

袁隆平去世了吗?

8. 袁隆平怎么去世的?

自然死亡。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2021年5月24日上午,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2021年11月15日上午,袁隆平追思会暨灵骨安放仪式在长沙市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

人物成就: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