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分为几个等级?

2024-05-15

1. 突发事件分为几个等级?

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突发事件的定义及分类定义:ZGZ22012紧急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所称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严重影响生产经营建设和企业声誉。
危及公共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紧急事件。分类:重大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六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自然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5、经营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突发事件(包括公司员工、协力方员工群体性流失等事件)以及对公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事件等。
6、生产突发事件:包括物流中断,能源中断,客、货运输中断,设备故障,网络通讯故障等对公司生产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突发事件的等级划分与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等级根据紧急事件的危害和影响范围,通常情况下。
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提升,最高级为一级级响应。一级响应:涉及湛江钢铁各业务部门的一级(A)类应急预案以及跨厂部影响公司生产经营顺行的事件或严重危害时,所采取的应急响应,确定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
公司各厂部内部发生,未影响公司生产经营顺行的事件或危害时,所采取的应急响应,确定为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公司生产区域(系统)单元内部发生的事故或危害时,所采取的应急响应,确定为三级响应。

突发事件分为几个等级?

2. 突发事件分为几个等级?

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关于突发事件的其他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一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第十二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 突发事件分为几个等级

突发事件分为四个等级。各类突发事件是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分级,分别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构成要素:突然爆发、难以预料、必然原因、严重后果、需紧急处理。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划分方法:
1、按照成因:自然性突发事件、社会性突发事件
2、按照危害性:轻度、中度、重度危害
3、按照可预测性:可预测的、不可预测的
4、按照可防可控性:可防可控的、不可防不可控的。
5、按照影响范围:地方性、区域性或国家性、世界性或国际性地方性突发事件。有限范围发生,影响范围小。一般只需当地政府应急处理机构应对,无须外来协助。但当地政府有责任义务及时向上级报告,以备扩大延伸和恶化时提供援助。

突发事件分为几个等级

4.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是什么

一、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是什么1、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如下:(1)建筑安全事故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施工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向县以上建设主管部门汇报,并做好相关的救援工作;(2)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第六条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第七条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二、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是什么1、凡遇突发事件,必须保持冷静,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当值班长;2、简要说明事发的地点、性质、人数、特征及损失价值;3、驱散无关人员,保护好现场,留意现场周围的情况;4、查看本部各类记录、出入登记、各电视录像,检查有无可疑情况和人员;5、对勒索、打架事件,监控中心应密切注意事发现场的情况变化;6、对纠纷事件应及时了解具体原因,积极协调,劝阻争吵,平息事态;7、对伤亡事件应做好现场保护和通知抢救工作;对明确已死亡的,应报派出所调查处理并通知殡仪馆。

5. 突发事件的四个等级

突发事件的四个等级是:一般突发事件、较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这个等级是按照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划分的。

突发事件的四个等级

我国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包括山洪、火灾、地震、陨石、海啸、瘟疫、蝗灾等。

突发事件具有事发突然、情况复杂、影响广泛、危害性严重等特点,一旦发生,一定要及时应对,减少因其造成的损害。

突发事件的四个等级

6. 突发事件分为几个等级?

突发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可以分为一般突发事件、较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一般事件: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的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较大事件: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的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重大事件: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的突发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特大事件: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在不断蔓延。

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坚持人员救助优先。制订现场处置方案应当优先考虑受突发事件危害人员的救助,在实施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受突发事件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注意保障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2、预防为主原则:预防是整个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阶段。人们在对公共危机进行认真、全面和深刻研究发现,要战胜危机就必须把应对危机重点转到事前的主动防范,要在危机爆发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制度准备、物资准备和技术准备。
3、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原则:在应急法制建设中,特别强调危机预防和应急准备的重要性,坚决贯彻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方针。

7. 突发事件分为几个等级

突发事件分为4个等级。中国政府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将突发事件称为“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按照其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可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突发事件分为几个等级

Ⅰ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由国务院负责组织处置。Ⅱ级(重大)突发事件由省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

Ⅲ级(较大)突发事件由市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Ⅳ级(一般)突发事件由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

另外一条共性的、最重要的标准是人员伤亡。死亡30人以上为特别重大,10-30人为重大,3-10人为较大,1-3人为一般。

突发事件分为几个等级

8.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的确定部门制定。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