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为一世之雄,刘裕是不是真的比恒温强?

2024-05-10

1. 均为一世之雄,刘裕是不是真的比恒温强?

看到刘裕北伐南燕,很多人总会把这件事和桓温北伐联系在一起,得出的结论自然是:刘裕远胜桓温。
可在我看来:刘裕的成功离不开时局的玉成。单独比较个人素质,刘裕和桓温应该处于同一档次,却很难超越桓温。



桓温大权在握却不敢过分紧逼,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由于桓温权势滔天,所以东晋的豪门士族实现了普遍联合。桓温面对这帮人,总有一种“狗咬刺猬无处下嘴”的感觉;
二、从外部环境来看,前期是前秦、前燕和东晋三足鼎立,后期是前秦一统北方,随时有可能发兵攻打东晋。桓温的北伐永远要小心翼翼,避免刺激强敌。
先比较第一个因素:刘裕成功执政之后,东晋的豪门士族已经逐渐退出一线,从中央到地方,总能看到北府势力的身影;刘毅等人虽然可以制衡刘裕,但毕竟同属北府,刘裕更是北府名义上的话事人,东晋内部的孟昶和谢裕也与刘裕友善,不会放任刘毅等人耍阴招。
刘裕北伐,建立在内部几乎无阻碍的前提之下。
再比较第二个因素,桓温的困局在于:当时的前秦处于上升期,就算苻坚一再声明:绝不会参与东晋和前燕之间的战争,桓温也绝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设身处地的思考,前秦趁火打劫的概率非常高。
可刘裕北伐南燕时,却不需要担心来自后秦的威胁,因为此时的后秦已经被赫连勃勃祸害得不成样子了。就算姚兴一再张牙舞爪地恐吓刘裕:我绝对会帮助南燕的!刘裕也不会把姚兴的话当回事,因为此时的后秦连赫连勃勃都摆不平,哪有资格充当国际警察呢?
秦王兴遣使谓裕曰:“慕容氏相与邻好,今晋攻之急,秦已遣铁骑十万屯洛阳;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
事实也的确如此,后秦虽然像模像样地派出了一支军队,却很快又撤回去了,对战局毫无帮助。
兴与勃勃战,秦兵大败,将军姚榆生为勃勃所擒,左将军姚文宗等力战,勃勃乃退,兴还长安。——《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
至于北燕则更不会帮助南燕,因为北燕的前身是后燕,后燕的皇帝是慕容宝一系,而南燕的皇帝则是慕容德一系。当初在慕容宝最困难的时候,慕容德直接南下另立中央。从后燕的角度来看:南燕就是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
虽然在慕容超迎战东晋的时候,后燕已经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北燕。但建立北燕的冯氏与南燕慕容超没有什么交情,自己内部也乱得一团糟,当然不会替南燕出头。
如果刘裕在围攻广固城的半年时间里,突然听到后秦和北燕两大强敌趁火打劫的消息,刘裕会怎么办呢?当然是赶紧撤退啊!否则刘裕恐怕随时会死在广固城外。这不正是一直困扰着桓温的难题吗?
可刘裕完全不用担心后秦和北燕会趁火打劫,这种宽松的外部环境,是桓温从来不曾拥有的。很多人认为桓温做事优柔寡断,可如果刘裕也处于桓温那样复杂的局势下,刘裕肯定也会像桓温那样优柔寡断呢?
因为对于一个成熟的政客而言,优柔寡断绝不是什么缺点,因为优柔寡断也可以说是思虑周祥。政客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如果某位政客获得的评语是“勇猛”和“果断”,这样的政客必然难以善终,因为他必然会败在这种不合时宜的性格上。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史记》·陈丞相世家



我们再比较一下南燕和前燕的差距。
想当初,慕容德从邺城南迁四万户至滑台,按照一户五六口人计算,保守估计也就二十万人,再加上慕容德本身的人口,南燕鼎盛时期所能调动的大军估计也就六至八万。到了慕容超时期,他又灭掉了许多反对派,这个数字估计还要缩水。
隆安二年,乃率户四万、车二万七千乘,自邺将徙于滑台。——《晋书》·卷一百二十七·载记第二十七
前燕有多少人口呢?按照史书的记载,苻坚灭前燕的时候,前燕的人口近千万。虽然我也认为这个数字有些夸张,但前燕的人口远胜于南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坚入邺宫,阅其名籍,凡郡百五十七,县一千五百七十九,户二百四十五万八千九百六十九,口九百九十八万七千九百三十五。诸州郡牧守及六夷渠帅尽降于坚。——《晋书》·卷一百十三·载记第十三
从地域来看,南燕的疆域还不如一个山东省。反观前燕,放到现在来看,应该包括辽宁、山西、河北和山东四个省,以及河南省的部分地区。粗略计算一下,南燕恐怕只有前燕五分之一的实力,这还是高估南燕的算法。
如果用把人口加进来一起计算,这个数字还要惊人。根据兰彻斯特定律,我们可以得知:国家的人口和面积,决定了其动员军队的数量。在单兵素质大致相同的前提下,人口和面积占优的国家,其战斗力必然呈平方倍数增长。
按照这个算法,前燕的最大军事潜力比南燕高二十倍都不止。
如果我们单从攻城略地和消灭对方军队的数量来看,桓温第三次北伐的战果,显然超过了刘裕北伐南燕的战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说桓温远胜刘裕,大家能服气吗?
我之所以要用桓温与刘裕做对比,并不是要否认刘裕的能力。事实上,能够与桓温相提并论,足以证明刘裕是一等一的人才,更是一个时代的杰出人物。
我之所以要用桓温与刘裕做对比,只是希望大家认清一个事实:刘裕之所以能够获得空前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时局对他极其有利。
从来都是时局造就英雄,而非英雄造就时局。没人能否认刘裕是英雄,但他和其他年代的英雄,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只因刘裕是刘宋的开国皇帝,所以御用文人自然会忽略刘裕北伐南燕的客观优势,反而一再强调刘裕的英勇无敌。



关于刘裕北伐南燕的历史记载,很像一个英雄传奇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南燕在面对刘裕的进攻时,有上中下三策可供选择。如果南燕选择上中二策,刘裕不要说取得北伐的成功,就是想全身而退也会变得很难,但南燕皇帝却偏偏选择了下策。
绝其粮运,别敕段晖率兖州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余悉焚荡,芟除粟苗,使敌无所资。坚壁清野,以待其衅,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逆战,下策也。——《晋书》·卷一百二十八·载记第二十八
这种历史记录的可信度有多高呢?显然是非常低的。因为我们前面分析过,南燕虽然说是一个国家,但无论是领土还是综合国力,南燕也就相当于前燕的一个州,与东晋的体量差距也极大。在绝对优势的背景下,任何计策都是苍白无力的。

均为一世之雄,刘裕是不是真的比恒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