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著名的假新闻有哪些?

2024-04-27

1. 史上最著名的假新闻有哪些?

1938年2月30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主持人奥森·威尔斯在圣诞节特别节目中,将威尔斯的《世界大战》科幻小说改编成了广播剧。一连串的假新闻让许多民众信以为真,误以为真有外星人攻击地球事件发生,引发一场全美社会骚动,其紧张程度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600万人收听了广播,近170万人相信广播中的新闻是真的,而120万人吓得惊慌失措。    1983年,德国《明星》周刊杂志记者杰丹·黑德曼自称从一位名叫费希尔的收藏家手中,发现了纳粹头子希特勒的亲笔日记。他称,这些日记是1945年4月从一架坠毁的飞机上找到的。日记经过三次笔迹鉴定,后被认定为真品。《明星》花费600万美元买下这些日记,因担心敏感信息泄露,他们拒绝允许德国二战专家检验这些日记。两周后这些日记开始在其杂志上连载,西德专家发现日记是用80年代纸张书写的,谎言露出马脚。    1985年4月1日,《体育画报》报道一个叫做希德·芬奇的垒球投手,能以270公里的时速精确投球。报道还称,芬奇曾在西藏受过密宗高僧的指点,练习过瑜伽。但该报在副标题下还有一行字,每个单词首字母组合后就成了“Happy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快乐)。实际上该人根本没有打过垒球。有些棒球知识的人可能会发现这是个骗局。而“芬奇”这个名字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就是“谎言”的意思。    格鲁吉亚“伊梅季”电视台播放“俄罗斯再次入侵、总统遇刺身亡”的假新闻,让格鲁吉亚人异常震惊。惊慌失措的人们涌上大街,通讯网络几乎瘫痪。一名士兵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他的母亲也进入医院治疗。外国记者迅速行动起来,但很快被为格鲁吉亚政府工作的前记者大卫·克拉克尼尔阻止。他只发给记者们两个字的短信“假的”。    1999年,美国俄勒冈州中部的KSJJ电台主持人宣称,当地Ochoco大坝已经决堤,下游地区可能被洪水淹没。让这个骗局更真实的是,前一年那里确实发生过洪水,数百户居民已经撤离。当KSJJ电台最后承认那只是一个玩笑后,尽管他们没有失去大量听众,但却几乎被潮水一样的投诉信淹没。    2008年总统大选期间,麦凯恩的支持者、20岁的阿什丽·托德称,一名男子在她的右脸上刻下一个反写的B字母,并威胁她必须支持奥巴马。两天后,托德承认自己有过精神病史,有时候甚至会丧失记忆。警方后来发现,那个B字是她自己刻上的,她因此被控虚报案情。此外,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小莫顿·唐尼曾宣称自己在旧金山机场候机室遭新纳粹分子袭击,额头上被画上反B字母,但后来他承认那是自己照镜子画的。    为了从电视台得到一个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合约,美国科罗拉多州男子理查德·希内向警方、媒体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打电话,谎称他的6岁男孩误乘氦气球被带到2000米高空。经过多方努力,搜救人员却没有在气球中发现男孩,一场大规模的地面搜索行动随即展开,最后发现男孩竟躲在家中阁楼里。这起事件引发全美关注,成千上万的人观看了电视实况转播,全球媒体也纷纷报道这起事件。这对夫妇被判 6年监禁和50万美元罚款。

史上最著名的假新闻有哪些?

2. 假新闻有哪些社会危害


3. 史上最著名的假新闻有哪些?求大神帮助

1938年2月30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主持人奥森·威尔斯在圣诞节特别节目中,将威尔斯的《世界大战》科幻小说改编成了广播剧。一连串的假新闻让许多民众信以为真,误以为真有外星人攻击地球事件发生,引发一场全美社会骚动,其紧张程度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600万人收听了广播,近170万人相信广播中的新闻是真的,而120万人吓得惊慌失措。    1983年,德国《明星》周刊杂志记者杰丹·黑德曼自称从一位名叫费希尔的收藏家手中,发现了纳粹头子希特勒的亲笔日记。他称,这些日记是1945年4月从一架坠毁的飞机上找到的。日记经过三次笔迹鉴定,后被认定为真品。《明星》花费600万美元买下这些日记,因担心敏感信息泄露,他们拒绝允许德国二战专家检验这些日记。两周后这些日记开始在其杂志上连载,西德专家发现日记是用80年代纸张书写的,谎言露出马脚。    1985年4月1日,《体育画报》报道一个叫做希德·芬奇的垒球投手,能以270公里的时速精确投球。报道还称,芬奇曾在西藏受过密宗高僧的指点,练习过瑜伽。但该报在副标题下还有一行字,每个单词首字母组合后就成了“Happy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快乐)。实际上该人根本没有打过垒球。有些棒球知识的人可能会发现这是个骗局。而“芬奇”这个名字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就是“谎言”的意思。    格鲁吉亚“伊梅季”电视台播放“俄罗斯再次入侵、总统遇刺身亡”的假新闻,让格鲁吉亚人异常震惊。惊慌失措的人们涌上大街,通讯网络几乎瘫痪。一名士兵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他的母亲也进入医院治疗。外国记者迅速行动起来,但很快被为格鲁吉亚政府工作的前记者大卫·克拉克尼尔阻止。他只发给记者们两个字的短信“假的”。    1999年,美国俄勒冈州中部的KSJJ电台主持人宣称,当地Ochoco大坝已经决堤,下游地区可能被洪水淹没。让这个骗局更真实的是,前一年那里确实发生过洪水,数百户居民已经撤离。当KSJJ电台最后承认那只是一个玩笑后,尽管他们没有失去大量听众,但却几乎被潮水一样的投诉信淹没。    2008年总统大选期间,麦凯恩的支持者、20岁的阿什丽·托德称,一名男子在她的右脸上刻下一个反写的B字母,并威胁她必须支持奥巴马。两天后,托德承认自己有过精神病史,有时候甚至会丧失记忆。警方后来发现,那个B字是她自己刻上的,她因此被控虚报案情。此外,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小莫顿·唐尼曾宣称自己在旧金山机场候机室遭新纳粹分子袭击,额头上被画上反B字母,但后来他承认那是自己照镜子画的。    为了从电视台得到一个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合约,美国科罗拉多州男子理查德·希内向警方、媒体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打电话,谎称他的6岁男孩误乘氦气球被带到2000米高空。经过多方努力,搜救人员却没有在气球中发现男孩,一场大规模的地面搜索行动随即展开,最后发现男孩竟躲在家中阁楼里。这起事件引发全美关注,成千上万的人观看了电视实况转播,全球媒体也纷纷报道这起事件。这对夫妇被判 6年监禁和50万美元罚款。
记得采纳啊

史上最著名的假新闻有哪些?求大神帮助

4. 假新闻有哪些社会危害

假新闻的危害有以下几条:
1、.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媒体公信力的来源。也正因此,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对新闻的真实性极为重视,甚至不惜牺牲新闻的时效性。它们的影响力也正是建立在这种公信力的基础上的。
2、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形象和权利。假新闻不但会严重损害媒体的声誉和形象,也会给有关当事人带来形象、声誉、心理、经济甚至人身的损害。
3、严重损害真新闻、好新闻的价值。正像假文凭多了,真文凭的价值会下降一样,假新闻如果大行其道,真新闻、好新闻的价值也必然会下降。新闻的价值下降,新闻记者和新闻媒体的价值与社会地位自然也会下降。
4、严重损害社会秩序。如果假新闻仅仅是损害有关当事人和当事媒体的声誉和形象也就罢了,事实上,一些假新闻还会给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混乱。

扩展资料:
假新闻的社会危害:
①严重破坏损害了媒体的形象,削弱了新闻的公信力。
②严重破坏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威信,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③以牺牲新闻真实性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是一种短视行为, 无异于自毁根基,媒体将失去发展的基础。
④严重破坏影响党和政府新闻宣传职能履行。
参考资料:人民网-假新闻的成因、危害与治理

5. 假新闻有哪些社会危害

假新闻的危害如下:
1、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媒体公信力的来源。也正因此,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对新闻的真实性极为重视,甚至不惜牺牲新闻的时效性。它们的影响力也正是建立在这种公信力的基础上的。
2、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形象和权利
假新闻不但会严重损害媒体的声誉和形象,也会给有关当事人带来形象、声誉、心理、经济甚至人身的损害。
3、严重损害真新闻、好新闻的价值
正像假文凭多了,真文凭的价值会下降一样,假新闻如果大行其道,真新闻、好新闻的价值也必然会下降。新闻的价值下降,新闻记者和新闻媒体的价值与社会地位自然也会下降。
4、严重损害社会秩序
如果假新闻仅仅是损害有关当事人和当事媒体的声誉和形象也就罢了,事实上,一些假新闻还会给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混乱。

扩展资料:
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从业者未能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的最基本要求,可是这一要求在新闻实践中却未能被很好地捍卫和执行。一则是记者编辑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轻视和忽略,致使采编工作浮躁、浮夸、肤浅。
二则是一些网络媒体“进人门槛”降低,少数新闻从业者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了商业利益和点击率而发布“三俗”新闻。有的不尊重信息源,对新闻素材任意取舍、胡乱加工、主观臆测;有的甚至是追求新、异、特、血、腥、性,故意制造虚假新闻,欺骗受众。
(二)商业利益的因素诱发了虚假新闻的发生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利益的驱动使得虚假新闻频频发生。有的媒体“一切向钱看”,把记者和编辑的发稿量和工资挂钩、把经济效益和年底的分红福利挂钩,使得媒体工作者看重发稿数量,而轻视新闻质量。
为了追求高点击率,而制造虚假新闻或噱头新闻获得轰动效应。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工作人员,不遵守职业规范,捏造虚假新闻谋取私利。《华西都市报》发布的《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到第一顿饭想分手了》、中国日报中文网的《揭范冰冰母女二人同侍香港老大惊人真相》均是媒体被“利益至上”冲昏了头脑的例证。
(三)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媒体生态环境日益复杂
当新闻业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虚假新闻也开始带有强烈的网络时代特征。它的发生原因、传播轨迹乃至揭发、证伪机制都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特色。网络对个体进行“话语赋权”,但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也给虚假新闻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一些网民打着言论自由的口号,别有用心地制造虚假新闻或者网络谣言。一些资本团体雇佣“水军”、“网络推手”转发虚假新闻谋取利益,煽动网络民族主义、“仇官仇富”的情绪。媒体经营与管理也出现纰漏问题,媒体为了抢关注性和时效性,导致新闻审核程序被“束之高阁”。
澎湃新闻发布《江西九江发生6.9级地震》、新京报网刊发报道《山西24教师聚餐被通报批评续:县纪委书记被免职》都是省略中间审核环节导致虚假新闻出笼的例证。
(四)约束措施和整顿的政策还不够完善
媒体的超速发展和社会事物的多变,使得我国在虚假新闻的制度设计、政策规范的制定上略显滞后。很多刚性的、有效的、可操作的追查、问责、监管、惩罚机制尚未健全。
2016年虚假新闻发生后,行业主管部门也对相关单位进行了处罚。但我们依然要看到,这只是被报道出来接受惩罚的极少数,在微博、微信或其他客户端上依然有大量的制造虚假新闻而未被处罚的“漏网之鱼”。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故技重施,重走制造虚假新闻、传播虚假新闻的老路。
参考资料:
人民网—浅谈虚假新闻特点、原因及防范策略
人民网—假新闻的成因、危害与治理

假新闻有哪些社会危害

6. 假新闻到底是不是新闻?

假新闻不是新闻
假新闻定义:根据柯林斯词典的定义,指“假借新闻报道形式传播的错误虚假、耸人听闻的信息”。

网络谣言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对正常的社会秩序易造成不良影响。偷换概念、以偏概全,食品谣言防不胜防;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从众心理加速传播。
网络谣言尤其是网络政治谣言由于真伪难辨、蛊惑性强,容易带来严重社会问题,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政局失稳。许多国家把打击网络政治谣言作为谣言治理的重要内容,综合施策、严厉打击。

7. 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

概括起来讲,虚假新闻的产生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主要有三个方面:1、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报道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在新闻队伍中,仍然有为“宣传需要”夸大典型人物事迹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爱听恭维话,好大喜功,这就造成许多新闻媒体常常只讲成绩不讲问题,使得群众产生了一种新闻报道不真实、不可信的总体印象。2、约束机制和整顿措施不完善。由于我国并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来规范和约束新闻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新闻行为,社会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力量薄弱,虚假新闻产生后除了受到道德的谴责以外,没有明确的处理方案,是虚假新闻得不到有效根治的一个重要原因。3、受众特殊的心理需求——猎奇心理。学者陈力丹指出:“出现这么多假新闻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记者、编辑选择新闻的标准不是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仅仅为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各种媒体经常为迎合受众对名人的好奇心理,比较关注所谓的“名人近期动态”,以此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如2008年具有轰动效应的假新闻《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 主要表现在四点:1、新闻从业人员政治理论修养欠缺。新闻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社会责任感。而个别新闻媒体、尤其是地方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对国家、政府决策没有很好的理解把握,曲解或者片面理解相关政策,写出的报道往往有失公正。2007年网上争议很大的“华南虎照片”造假事件,当地媒体从宣传本地出发对“华南虎照片”的报道也许对地方发展有一定效果,可却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侵害了广大受众的知情权,显然当地新闻媒体的个别从业人员的政治理论修养尚有不足。另外,法律知识贫乏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政治理论修养欠缺的一个表现。2、利益驱使记者造假。这里的利益包括精神和经济两方面。记者为了获得名誉编造假新闻,“纸馅包子”便是其中的代表。有的单位和个人为了宣传自己,会给记者一定的“好处”,有时也能够左右记者手中的笔,隐瞒那些对采访对象不利的事实。3、新闻从业人员社会责任感缺乏。任何行业和个人都有它的社会责任,新闻从业人员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社会责任感更为突出。社会责任感缺乏,往往导致报道的角度把握不准,从而使受众产生不正常的社会心理。《新华日报》2005年11月10日B1版上曾刊登一条以《海门建立公务员退出制度》为标题的新闻消息,文中称“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海门市公务员退出机制已经出台,打破公务员管理中‘只进不出’的格局……”消息见报后,立即引起巨大反响。众多媒体争相转载。这条因记者未经证实就报道的假新闻,严重干扰了政府和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4、媒体非正常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轰动效应,不惜刊发虚假失实的新闻报道,展开恶性竞争,新闻事件怎么“轰动”怎么写,全然不顾事实的真相。有人对《新闻记者》杂志连续4年评出的假新闻进行统计,发现凭空编造的虚假新闻占1/3以上。为了轰动效应,有的从业人员什么假都敢造,什么故事都敢编,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

8. 虚假新闻的原因

在一些新闻从业者和新闻媒体罔顾新闻真实性,无度追求时效性、可读性之后,虚假新闻已经成为一大公害。而后来居上的网络传播给假新闻安上了翅膀,传得快,传得远,传得凶。随着现代传媒业的飞速发展,被称为传媒痼疾的虚假新闻不时出现,且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虽然有识之士提出对假新闻采取“零容忍”态度,但是造假者不理这一套,照“假”不误。有利益驱动,有不良诉求,有鲜明目的:或为点击量,这就是利润率,这就是生产力;或为造星,生造形形色色的网络新星,不炒不行,没的炒,就造假;或为不当竞争,捕风捉影,移花接木,嫁祸于人;或为挑拨关系,煽动过激性、攻击性情绪,让政府、社会和部分民众骤然对立,破坏稳定和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探讨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对于遏制虚假新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一些发达国家,新闻从业人员造假需要承担严重的后果;而在国内,涉嫌造假的个人和新闻媒体被追究责任的案例极少,完全凭新闻从业者的自觉而非法律的约束来杜绝虚假新闻。虚假新闻的收益大于风险,这是虚假新闻猖獗的一大原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