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脑和商业的不论失败或成功的,要谈进来^_^

2024-05-11

1. 关于电脑和商业的不论失败或成功的,要谈进来^_^

他是硅谷安静的统治者,他以网景拉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序幕,并在Google上赚到44亿美元。约翰?杜尔对《环球企业家》说:下一个大机会是满足全球“城市化”大潮需求的新能源


在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几乎不可能更热的时候,约翰?杜尔(John Doerr)来了。

乍看来,这个身高1米75左右、长着狭长面孔、有知识分子气质的瘦削男子,貌不惊人,语亦不惊人。他永远打着一条暗蓝色领带。无论走到哪里,他的右手都拎着一个打有Google标记的、足有50磅重的硕大提包,而左手上,只带一块极普通的塑料手表,以及两条各值1美元的腕带。坐定下来,其语速平稳,言简意赅——这个传说中对数字记忆力极佳的人,当被《环球企业家》问到是否记得这些年来共把多少家公司送上市,仅非常干脆的吐出了一个字:“No”。

信或不信他的答案,需要指出的是,杜尔很可能是全球风险投资业最无必要谈论自己成绩的人。自其1980年加盟合伙人公司KPCB以来,风投业尚无第二人在持续创造良好业绩与每每投出明星项目两方面,能同时比杜尔做的更好。1980年代,他围绕微处理器革命展开的一系列投资,如康柏电脑、升阳微系统、莲花软件等,均在个人电脑革命中扮演了吃重角色。1990年代,他率先投资了网景公司,后者最终拉开了互联网革命的序幕。此后,杜尔成为了网络产业最不遗余力的鼓吹者,甚至极大影响了前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而在1990年代末,他以1250万美元投资于一个精致的搜索引擎,几年后,这个名叫Google的网站热遍全球,而杜尔因此获利近44亿美元。

抛开这一系列里程碑式投资的明星效应,杜尔的投资还为其所在的KPCB合伙人公司创造了一系列足令风投业所有同行称羡的数字:KPCB在过去33年内,共返还投资人超过170亿美元,总回报率为29倍。在这个经常被称为“播种然后祈祷”的行业,它的表现算的上稳健:从第7期到第11期基金的年回报率为142%。30余年来它一共进行过475项投资,其中167家公司成功上市,另有166项并购。据最新统计数字,经它投资后上市的公司,总收入达到900亿美元,总市值3750亿美元。

作为KPCB公司长期的核心投资者,杜尔获得了足够多的赞誉——“活传奇”、“风险投资业的迈克尔?乔丹”甚至“风投之神”——但他究竟如何达成这一切,答案却不明朗。作为一家私人股权公司,KPCB少为外界报道,虽然杜尔时有接受媒体采访,但绝大多数时候,他仅对某个行业趋势发表只言片语。他甚至不愿独自出现在照片上,以至于1998年美国《财富》杂志为对其进行报道及拍摄,不得不将KPCB所有合伙人和其投资公司的众多CEO聚集在一起。

毫无意外的,3月初他在中国接受《环球企业家》专访时,就投资法则这一话题上,他给出了一个接近真理的答案:“找到好的企业家,定位于大市场,有领先的技术,并致力于建设一个了不起的团队——这样你就能拥有大而持久的生意”。

若想探询杜尔投资奇迹的根本成因,需要做两件事:阅读他的记忆(在本文《下篇:一个风险投资之王的长成》中你将看到杜尔投资经历的较完整版本),并观察他如何行动。

在中国的短暂盘桓期间,除了作为Google的董事与Google中国区两名负责人李开复、周韶宁会面(他迅速找到了Google在中国发展的最大关键:“不能像雅虎、亚马逊一样受总部干扰”),他还先后会见了22名本土创业者。在跟每个人只做半小时的交流后,他已对其中一家明确表示投资意向。

而3月2日下午4点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则非常真实地体现了其风格:甚至没有自我介绍,他开始让听众对其发问。他能迅速地将冗长的问题简化,从而让一旁的同事把问题打到投影上,当十余个问题凑满一屏幕,便开始逐一解答,依然快速、简练、毫无废话。“快来点难一点的问题,让我尴尬的那种……”杜尔挥动起长臂,向台下挑战——这个看似大学教授的人的神奇之处在于,他一举一动中展现出的巨大活力与极高的效率,能在最短时间内鼓动旁人。

上篇:运转硅谷的人

【“上帝之手”】

“未来已经发生,只是分布尚不均匀”,杜尔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是开创它,如果你不能开创,至少还可以投资它。”

这是一句典型的杜尔式陈述。乐观,自信,最重要的,来自于他人的智慧。这句话的前一半引于科幻小说作家威廉?吉布森的小说,后一半则改自施乐公司著名的科学家艾伦?凯的名言——它们均非杜尔原创,但杜尔找到了将它们最好表达的方式。

“更好的引述”,几乎就是杜尔工作的写照:他通过各种方式找到最佳商业创意,然后穷尽各种手段将其变为现实。正是因此,包括杜尔在内的KPCB公司的投资者并不将自己称为“风险投资者”,而是“冒险助理”(venture-assistant)。

让“助理”与“投资者”区分开来的,是所扮演角色的深浅不同:就是说,杜尔所提供的不止是资金的帮助。

曾有硅谷中人如此概括杜尔的工作:“他喜欢在自己投资的公司里扮演上帝之手:亲手挑选CEO,向董事会建议战略,介绍各家公司的领导者认识,主导他们的兼并、收购和各种交易。他被视为一个伯乐,能识别技术和经营层面的各种人才,并把他们挖来。”

所有这些工作加在一起,你可以将其身份理解为“部分董事长部分CEO”。而杜尔并非仅在某一家公司担任此种角色,而是同时在十余家被投资公司内发挥功用。

而且,他对每一项工作参与程度之深,超乎常规。无数与杜尔打过交道的企业家回忆说:当他想挖一个要角,他不仅直接给对方打电话,还与对方的家人建立良好关系。他会尽可能快的买一张机票飞到你所在的城市,让你无法拒绝与他见面。对于那些格外优秀的潜在合伙伙伴,他不仅会邀请对方在他投资的公司任要职,还会帮其计划长期的合作可能:让对方清楚,即使这一次失败了,并不会导致职业生涯的覆灭。

让这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现实的,首先是杜尔的高效:1990年代中期,网络创业潮让其高呼遇到了“时间荒”,这迫使他同时使用着五部电话、两部寻呼机、两部手机、三台电脑。而现在,他增加了一部手机和一台可以随时收发邮件的Palm,丢掉了寻呼机。甚至据说,滑雪时他还会在雪帽里带上一部手机。而在他每天随身携带的50磅的书包里,还有两台笔记本电脑和两部相机。

其次是他的高度自律:多年来,杜尔始终保持着极高强度的工作。巨大压力下,他有时候会像过电一样抖动、抓头发、咬嘴唇、跺脚、用手指敲桌子,甚至撅断铅笔,但他从未失控。为了不浪费时间,杜尔放弃了生活中的一切“奢侈”:他不喜欢被谄媚,也没有太多的幽默感,对阻碍他的一切事情都想清除干净。

但根本而言,让其能够处理如此繁杂工作的,是杜尔对其工作性质的理解:如果你将它等同于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或是深入参与到一家公司的管理中去,便大错特错。杜尔的做法最佳诠释了,商业是一门关于人的艺术。其成功甚至失败经历均可证明,商业是并非简单的战略、执行,而更像是对想象力与人的活力的释放。杜尔笃信的哲学是“think big”,而他最努力的工作是以其一人的力量,编织出一个集结天才头脑和企业家精神的庞大网络,并将这一网络的力量发挥至极致。

与多数极尽低调或略为傲慢,潜行于雷达之下的风险投资者们不同,杜尔热爱与人沟通。他的一个习惯是,随身带两架相机,主动与每个会晤的人合影。与他有过合作者,多数变成常年伙伴:如1980年杜尔认识的斯坦福的吉姆?克拉克(Jim Clark),在之后的20年间,其先后创立的4家公司中的3家都由杜尔投资。甚至他最大的一桩失败投资,在1980年代末下注于手写电脑公司Go已经成为硅谷史上的一次“史诗性失败”,但经历过这一大败局的多数人,后来仍成为了KPCB系列公司的重要力量。

正因此,你甚至在硅谷听不到任何关于杜尔的负面之词。“为什么有人要去攻击杜尔?”有人反问:“他是那个让所有事情发生的人!”

【织网者】

杜尔的工作的实际效果,还不止是多且灿烂的上市公司,而是一张具体的硅谷地图。

经其投资的多数公司,会被精心编入KPCB的关系网。当多数风险投资公司将自己的投资对象称为“投资组合”或“大家庭”时,自1980年代以来,杜尔一直将KPCB的投资组合称为Keiretsu——这个来自日文的词汇,意味交叉控制的公司体系,或者用那部著名电影的形象说法:蜘蛛巢城。

关于为何建立这样一种复杂的关系网络,杜尔的解释很直接:“开创一项重要的新生意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得努力在各个方面帮助企业家们”。这并不是虚伪的说法,对于一家每年要看2500份商业计划,见数百个创业团队,最终做出十余次投资的合伙人公司而言,如果不能在很多共同的技能层面迅速借力,杜尔们的工作将更困难。

最表层的效果是,互联网的第一拨高潮中,在多数网站孤立成长时,KPCB投资的所有网站通过合作而带动了彼此的流量和收入。如Excite曾在1998年时支付给网景7000万美元,以获得为对方网站提供搜索引擎的权利。这曾帮助其流量超过竞争对手Infoseek,成为仅次于雅虎的搜索引擎。此外,在投资药物网站Drugstore后,杜尔也找来了在电子商务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心得的亚马逊对其培训。

更大的价值在于,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上天才并不多,那么反复去寻找新的天才的成本就注定了极为高昂。因此KPCB用了很多心思,把已经证明过自己的天才们连接在一起。

多年来,KPCB邀请50名左右顶尖企业家参与到他们的一个附带基金(side fund)中。此一附带基金和KPCB的每一期基金一同运转,而少数参与到其中者往往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真正值得留意的,是这一附带基金的人名单:其中包括英特尔的格鲁夫、升阳的几位创始人、美国在线的史蒂夫?凯斯和罗勃特?皮特曼、Comcast的布莱恩?罗勃茨、Intuit和网景及Excite等部分帮KPCB获得极高回报的公司的创始人……以至于有人称:只把这份名单上的电话打一遍,已经能做很多事。

即使近年来,在KPCB内部,Keiretsu已被“网络”(Network)所取代——杜尔说,这是因为Keiretsu更像基于某个人的力量而运转的一种复杂结构,但网络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心——但其运行方式丝毫没有改变。

【下一件大事】

每年秋天,杜尔都会和被誉为“互联网时代的爱迪生”的比尔?乔伊在亚斯潘(Apsen)进行一次讨论:未来五到十年内,科学、通讯、社会、电脑和商业会有哪些巨变?

这种讨论看似空泛,但足以帮杜尔做好迎接各种机会的心理准备。如1991年,乔伊跟杜尔说:“约翰,总有一天你会投资一个20岁的小孩儿写的某段会改变世界的程序。”杜尔随即表示同意。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程序将被叫做浏览器,而以为会是某种游戏软件。但当22岁的马克?安德森和网景出现在其眼前,他能立刻说服公司其他合伙人同意进行此次投资。

紧抓每个时代的风云流变趋势,是杜尔能在风投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虽然人们通常将其定位为一个针对高科技的投资者,实则杜尔已经变换了几次身份。在1980年代,杜尔和KPCB最为看重的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技术:从康柏到莲花软件,从升阳微系统到美国在线,它们取得成功共同的“分母”是基础科技的进步。而到了1990年代,杜尔又把目光投向数字化、信息技术、网络应用。1990年代末期,当所有人为网络而疯狂时,杜尔看重的概念是“窄众”(Thin Client):他认为这是一次比个人电脑更大的革命:PC直接与服务器对话,而不用把一大团软件都安装在电脑上。这种对一个浏览器解决所有问题的期待,正在被Google实现。

而最近两年,杜尔和比尔?乔伊已经将望远镜伸向一个更为广阔的未来:他们认为,当前最重要的趋势是“城市化”(urbanization)。未来50年内,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将从20亿变成60亿,尤其集中在中国和印度。这一相当于每年增加一座曼哈顿的进程,将让全球各地提高对更清洁的能源、更有效率的能源的需求。

甚至2005年比尔?乔伊加盟KPCB后,(“他给我们每个合伙人的平均智商提高了20个点”,杜尔玩笑说)主要的投资方向也并非电脑相关业务,而是绿色科技。至今,KPCB一共投资了5家,其中3家处于保密阶段。

为进军绿色科技领域,KPCB已经准备了5年。杜尔称:“为绿色科技做准备的方式,跟为网络,为微处理器做准备是一样的。当然,现在我们有Google了,用Google搜索一下你想了解的东西。其他工作,就是读报告,会见科学家和工程师,参加各种论坛。我们与这个行业里的各种公司合作,试图发现其中最优秀的人,并获得最好的想法。”

同样被看好的,还有生命科技领域。这其中有众多值得看好的方向:个人医疗、药物的数字化、基因问题、蛋白质问题……KPCB多年的合伙人寇斯拉认为,依靠生物工程技术,由农业废物中提取的酒精将比传统的由玉米中提取的高效4到8倍。而将科技模仿真实器官运转的系统生物学,也可能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内实现。

下篇:一个风险投资之王的长成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合法创富”】

关于什么让他成为一个风险投资者,杜尔曾给出的答案是:运气、对创新与企业家的天然热衷,以及遗传自其父的雄心勃勃。

在莱斯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和硕士学位后,杜尔前往哈佛就读MBA。这一期间,他已开始给风险投资公司打电话找工作。

那是1974年,风险投资业年景最差的时期之一,当年,只有两家公司融资超过100万美元:花花公子集团和KPCB投资的Tandem电脑公司。因此,虽然见到一些业内重量级玩家,如KPCB的合伙人之一布鲁克?拜尔斯(Brook Byers)、NEA创始人迪克?克拉姆里克(Dick Kramlich),但他得到的建议反而是:忘了风险投资,去好公司找个正经工作。

事实上,这也是日后杜尔被问及,什么训练能培养出一个好的风险投资者时的答案:“最好的准备是在一家管理优秀、高速增长的高科技公司拥有运营经验。”

当时杜尔所加盟的,是成立不久的英特尔,这让他获得了和后来成为传奇CEO的安迪?格鲁夫共事的机会。他们二人一起培训了英特尔在美国和欧洲的销售队伍,并为公司赢得了来自西门子和ICL等大公司的芯片定单。开学后,他仍在读书的同时每周为英特尔兼职工作20小时,担任与DEC合作的现场工程师。

从1974年到1980年的6年间,杜尔在英特尔经历了从工程师到市场人员的转换。这些经历带给他的最大教益是:只有解决一个问题,才能获得一笔收入——那些解决大问题的公司,才有资格获得丰厚回报。

1980年,杜尔被朋友推荐到KPCB做“兼勤杂工作的办事员”,工作是检查新的商业计划书。面试中,他提出希望自己创业,而KPCB的四位合伙人承诺说,就像他们曾成功孵化Genentech和Tandem电脑一样,杜尔并非没有机会。

杜尔进入风投业的时机,算得上极为合适:除了他个人正年轻,拥有很长的证明自己的时间,更重要的,随着1980年苹果电脑上市,硅谷的活力正在被扩大、释放,各种围绕微处理器展开的技术创新,被杜尔后来总结为“我们见证(并从中获益)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合法创富。”

不妨看看他在当时的时间表:1980年,斯坦福大学教授福雷斯特?巴斯基特向其推荐一个名叫“斯坦福大学网络”(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的项目,这一生产低价工作站的学生项目,变成了后来的升阳微系统;1981年,在加州理工大学的一次会议上,杜尔认识了两名教授,加州理工大学的卡福?米德(Carver Mead)和斯坦福的吉姆?克拉克(Jim Clark)。米德和杜尔共同创建的专攻“对硅进行编辑”的公司Silicon Compilers成为了杜尔孵化的第一家公司(最终这家公司在11年后以1.42亿美元的价格被出售),而克拉克在14年后创立了网景;1982年,三名德州仪器公司辞职的员工在餐厅纸巾上写就的商业计划书变成了后来将IBM从PC霸主地位上拉下马的康柏……

当然,这并非纯粹的风云际会。当康柏的三人创业团队最初找到杜尔,他们只是想创办一家硬盘公司。因为不被看好发展的持续性,他们才被迫转向生产便携式电脑。这一次的创意,与杜尔在英特尔时就曾鼓吹但失败过的想法不谋而合,致使杜尔极为积极的说服了合伙人们展开投资。

当时的PC销售正供不应求,而这种有着9英寸屏幕,35磅重的便携式电脑显然富有竞争力。康柏小心翼翼的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为IBM的补充,使其起步时未受到来自蓝色巨人及销售商们的阻碍。成立第一年,它就获得了1.1亿销售额,并成为了历史上最快获得10亿美元收入,以及最快进入财富500强排行榜的企业。

而升阳的故事同样属于团队的胜利。这一项目最初由安迪?贝克托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牵头,后来逐渐加入进一个名为比尔?乔伊(Bill Joy)的技术天才,一个叫瓦诺德?寇斯拉(Vinod Khsola)的印度人,和一个叫斯科特?迈克尼利(Scott Mcnealy)的MBA。即使当时四名创业者只有27岁,这一同时具备商业头脑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团队仍然打动了杜尔。

时间证明了,这笔1982年的投资,对KPCB创造了巨大的价值:除去升阳的成功,这一团队还从各个层面对KPCB的投资产生了影响。贝克托斯海姆退出升阳后,先后创立过两家公司,卖出了3.13亿美元,并最早为Google提供10万美元启动资金。常年在升阳扮演首席科学家的比尔?乔伊主导了包括Java在内的众多重量级创新,KPCB还专门设立了Java基金,收益极佳。而寇斯拉则干脆成为了KPCB的合伙人,他在1990年代投资的三家电信设备公司——Cerent、Juniper和Siara——共为KPCB获得40亿美元以上回报。

“在现今世界,有太多的技术、太多的企业家,太多的钱,太多的风险投资。真正稀缺的,是好的团队。搭建好的团队是最大的挑战。世界正在各个层面发生巨变,有的是技术驱动的,有的是市场驱动的。所有这些变化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想在这里面占据主动,必须专注于团队。”这样的话,杜尔说了很多年,很多遍。

【一次惨败】

如果说之前的成功明确了杜尔的投资哲学:创意并不难,执行才是关键,但最终是团队致胜,那么随后他所经历的一次惨痛溃败也足以说明,好的团队和好的生意还有一定的距离。 1987年,Go公司成立,其手写操作系统至今被视为PC产业的一大变革。但这最终变成了一个野心过度的故事。

除了技术本身具备革命性,Go在其他方面看来,几乎是完全失控:它没有商业计划,而它提倡的技术相对于其时代也太超前了。杜尔和寇斯拉都坐在公司董事会上,当时所有人想的就是打出一记“全垒打”(风险投资业术语:获得20倍以上回报)。大干快上的气氛之下,Go以其完全无法维持的方式烧钱。曾任Go高管的米奇?卡伯尔后来感慨:“最有趣的是,如果它能比较谨慎的花钱,这家公司很可能活到现在,并找到一条实在的出路。”

但当时的极端运行方式注定了只有两种极端选择:创造奇迹,或者迅速破产。在其最后阶段,公司每天的最大话题是,谁将前来拯救Go?头一天是IBM,下一天就变成了英特尔,而最终前来埋单的是AT&T。

Go因其短寿、高昂的投入和豪华的管理团队而成为硅谷长期以来最著名的失败案例之一,杜尔本人也从不羞于提及这段经历,他称之为“极大的失败”(Big spetacular failer)。他甚至玩笑说:“那本关于Go的书Startup(由Go的CEO杰瑞?卡普兰撰写),应该叫Screwedup(被搞惨了)。”

故事到此,并未结束。“如果你想做点大事儿,你一定会摔很多跟头。”杜尔说,“我们搞错了所有问题,技术错了,市场错了,定价错了,唯一对的,是我们雇用了一群精明之士。” 事实上,Go的管理团队,后来纷纷成为了KPCB网络中的重要力量:卡普兰曾在其投资的另一家网络公司OnSale任CEO;比尔?坎贝尔后来成为Intuit软件的CEO,现在则是Google的顾问;诺姆?梅罗维茨在Macromedia出售给Adobe前任副总裁;迈克?侯默曾在网景任市场业务副总;斯特拉顿?斯克拉沃斯是Verisign的CEO;丹尼?谢德尔成为了Good Technology公司的CEO;兰迪?克米萨尔则成了KPCB的合伙人;罗勃特?卡尔则在多家网络公司担任顾问。

杜尔没有因为一次惨败而否定其管理者,或者说,他为这些人交了一笔学费。

1990年,一家名叫Intuit软件的公司找到KPCB。当时它已拥有100万客户,销售收入也达到了3300万美元。但公司创始人斯科特?库克认为,他需要KPCB的协助,将公司年收入提升到10亿美元的档次。

KPCB在此项目中投资470万美元,换取了12%股份。杜尔将Go的管理者之一比尔?坎贝尔空降到公司中任CEO。并且采取一系列行动重塑Intuit:雇佣管理团队、协助Quicken推出Windows版本、发布面向商界的应用软件、完成IPO、与最大的税务软件公司TurboTax合并,甚至险些与微软合并。

而当与微软的合并最终未果,Intuit又在坎贝尔的率领下迅速进军网络,与KPcb投资的另外两家公司Excite和美国在线合作。自1991年至2005年,该公司的收入已经由3300万美元变成了21.8亿。

这种塞翁失马之事,让杜尔有资格如此阐释硅谷精神:“尝试并失败并没什么,再试一次好了,只是别在同一个错误上失败两次。”

关于电脑和商业的不论失败或成功的,要谈进来^_^

2. 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和PC互联网的区别

移动互联网、互联网、PC互联网(指个人计算机)有2点不同:
一、三者的的含义不同:
1、移动互联网的含义: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必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2014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跃。
2、互联网的含义:互联网属于传媒领域。又称国际网络,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
3、PC互联网的含义:PC (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一词源自于1981年IBM的第一部桌上型计算机型号PC,在此之前有Apple II的个人用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是一种能独立运行,完成特定功能的设备。
个人计算机不需要共享其他计算机的处理、磁盘和打印机等资源也可以独立工作。从台式机(或称台式计算机、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到上网本和平板电脑以及超级本等都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
二、三者的优点不同:
1、移动互联网的优点:
(1)把握移动营销新模型: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品牌文化,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模型与传统营销最大的不同,通过口碑传播吸引更多的客户,随之让参与互动,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模型与传统营销最大的不同,就是直接让正确的客户为企业说正确的话,冷冰冰的广告式营销终将在这个时代里慢慢衰退;
(2)整合产业链之外的资源:只要能把握移动互联网的前提,抓住行业强势资源,相关节点进行有效的整合产业的资源。
2、互联网的优点:
(1)信息交换具有时域性(更新速度快);
(2)交换信息具有互动性(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可以互动交流);
(3)信息交换的使用成本低(通过信息交换,代替实物交换);
(4)信息交换的发展趋向于个性化(容易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
3、PC互联网的优点:
(1)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振动。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2)工作温度范围大。典型的硬盘驱动器只能在5到55摄氏度范围内工作。而大多数固态硬盘可在-10~70摄氏度工作,一些工业级的固态硬盘还可在-40~85摄氏度,甚至更大的温度范围下工作;
(3)低容量的固态硬盘比同容量硬盘体积小、重量轻。但这一优势随容量增大而逐渐减弱。直至256GB,固态硬盘仍比相同容量的普通硬盘轻。

扩展资料:
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特点:
1、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
移动互联网的网络不是自由开放的平台,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从第一天就是有管控能力,用户也知道它是有管控能力,用户使用的态度非常不同。
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互联网上,用户收到垃圾邮件,用户也不满意,但是用户知道互联网是自由开放的,没有管控,所以用户随了删除,只能隐忍。移动互联网上,用户收到垃圾短信,用户是需要运营商进行管理。
2、庞大的自下而上的用户群:
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群是从上而下,最早的用户群是有知识的人,有钱人,年龄也相对较大。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群是一个很不同的用户群,最早使用移动互联网,有非常高传染性和粘着度的是三低人群,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
3、广域的泛在网:
在社会生活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双向交流的网络存在,从前不可想象,同时也创造了巨大机会。即使是互联网的时代,随时随地、如影随形这件事是不可能想象的,广域的泛在网就让随时随地、如影随形成为可能。这也让大量需要即时的业务和通讯成为可能。
4、高便携性与强制性:
除了睡眠时间,移动设备一般都以远高于PC的使用时间伴随在其主人身边。这个特点决定了,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可以带来PC上网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即沟通与资讯的获取远比PC设备方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移动互联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互联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C

3. 家用电脑和商业电脑有什么区别?

商用电脑 
为什么要这样分类呢?因为商业用户和家庭用户对电脑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商业用户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电脑的性能,多媒体能力和外观,而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的能力,以及机型之间的部件通用性,灵活多变的定制方案等等,下面就具体的和大家看看这些要求的含义: 

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商业应用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而且商业应用的范围很广,不只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Office应用,还包括2D/3D图形处理,数据库,高负荷数学计算,编程开发,CAD等等,这些应用对于系统的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死机一次就会丢失大量的数据和浪费许多的时间,因此在商业应用来说,系统的高度稳定性是第一要求。 

以IBM的电脑为例,每一款机器都有自己专用的系统补丁和繁多的专用驱动程序来保证系统稳定性,其他品牌的商用机器也有类似的情况。 

安全性:商业机构采用的笔记本电脑往往储存有重要的商业机密和文件,这些机密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商用电脑都有完善的保密措施来保护这些机密数据,这些方法主要有BIOS密码,硬盘加密,特殊保密装置(例如Acer笔记本电脑的SmartCard和指纹识别等),保密软件等。商用笔记本电脑的保密都很难破解,至少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是没有可能破解的,和许多家用电脑如同儿戏的保密措施相比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大多数厂商即使是对忘记了密码的用户也要求出示正式的购机证明才会帮助破解,IBM甚至声明不会为任何用户破解硬盘密码和SuperVisor(超级用户)密码。 

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对于一个商业机构来说,多养一个人,就要多负担一份的成本,所以希望电脑厂商能够有完善,快捷,有效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这样可以减少机构内维修和维护人员的数量从而减低运营成本。Dell公司看准了这一点,为旗下的Latitude和Insprion系列电脑提供1~3年不等的第二工作日上门服务,从而从IBM和Compaq的手中夺去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机型之间的部件通用性:一个商业机构(尤其是较大的商业机构)中往往有不同时间购买的不同的电脑,如果这些电脑的部件可以通用,那么可以节约大量的购机成本,例如:几台电脑可以共用一个光驱,或者:当一台电脑要外出使用需要很长的电池寿命时,可以将其他同类机子的电池取出来使用。这样有助于商业机构用最低的成本来获得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灵活多变的定制方案:较大的商业机构通常都有完善的内部网络,这些时候一般用户需要的某些部件例如软驱,CD-ROM,DVD对他们来说是多余的,因此为了符合自身的需要,商业机构往往要求笔记本电脑生产商能够按照商业机构自己提出的要求来提供特制的产品,减少原有的配置或者增加一些特殊的设备,这也简接的促进了电脑的模块化。 


家用电脑 


看完了商用电脑,我们来看看家用电脑的特色: 

对于大多数家庭和个人用户而言,现阶段一般都不会拥有多部电脑,所以家用电脑讲究大而全,大多数家用光软互换机型和全内置机器都提供DVD甚至是DVD+CDRWCombo驱动器以期加强多媒体能力。 

对于家用机型而言,性能,多媒体能力,外观和人性化功能受到高度的重视,而且要价格相宜……为什么呢?让我们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看法: 

性能:也许是之前万元P4电脑风潮的影响,近期的家用机型都非常注重低价格高配置,CPU主频在1GHz上的比比皆是,加上Geforce2Go的高速3D显卡,Toshiba的Satellite系列机型最近就因为这样的卖点大出风头,受到许多家庭和个人用户的青睐。 

多媒体能力:随着家用数码设备(例如DV,MD,DC。AC3家庭影院等)的普及,笔记本电脑也开始具备和这些设备连接的特殊接口,例如IEEE1394接口(连接DV),光纤输出接口(连接MD),AC3数码输出(连接AC3家庭影院),视频输出(用于连接电视机)等,而且也开始具备各种移动存储器的插槽(例如SONY的GR系列笔记本电脑的MemoryStrick插槽,ToshibaSatellite系列的SmartMedia和SD卡插槽等等)这些移动存储器在数码相机和DV上面使用广泛,在笔记本电脑上面设置这些插槽是很方便的。加上很多新款的中高档家用笔记本电脑装备CDRW或者DVD+CDRWCombo驱动器,使得用户可以享有丰富的多媒体能力。 

机身较大的家用笔记本电脑也开始装备高质的音响和超大的屏幕,Toshiba最近推出的Satellite5005就破天荒的开始在机身上装备全角度立体声扬声器和单独的低音扬声器,而且采用了15英寸的超大TFT,很有点台式机替代品的感觉…… 





外观:放在家中的电脑当然要好像家用电器一般的时尚漂亮,最近的中高档家用机型都设计得非常漂亮时尚。 


人性化功能:说清楚了其实就是方便使用者的功能,当然,这些功能不是很重要,但是有了就增添机器的卖点和色彩,还是很不错的。最常见的人性化功能包括键盘上方的互联网快捷键,鼠标滚轮,关机播放CD功能,还有一些诸如E-mail指示灯这样的花俏东西。 


不过现在随着多媒体的日益普及,许多商用电脑上面也开始加强多媒体能力,例如本站最近即将发布的IBMX22评测报告中就可以看出连X22这样典型的商用机型也开始加强多媒体能力了。 

家用电脑一般都在保修上面比本电脑差一些。

家用电脑和商业电脑有什么区别?

4. 如果希望今后有朝一日能够进入“互联网行业”(商业项目)这方面的公司工作,大学应该选择计算机还是电商

你是想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公司工作吧?你可以选择计算机专业,可以选择软件工程专业,可以选择现在刚刚开办的大数据专业,可以选择电子商务专业。不存在哪个专业更加合适,因为互联网企业招聘的时候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的。可能这个互联网公司更需要这个专业,另一个公司更需要另一个专业。可能这个公司今年招了几十个学计算机的,明年一个也不要,要了好几个学工商管理的呢。

5. 移动互联网真的能撼动pc么 话说现在用户远远超过pc 可是移动互联网商业化为什么很难

移动客户端应用能撼动pc,起码在使用量和使用频次上会超过pc,不过不可能替代pc,互联网的商业化都比较难,移动互联网其实并没有多少新商业模式,但关键是移动客户端目前屏幕小,处理能力差些,所以能容纳的信息量,交互体验,交互控制还是比pc要差些,所以比如最主要的广告收益,游戏收益都不能比得上pc

移动互联网真的能撼动pc么 话说现在用户远远超过pc 可是移动互联网商业化为什么很难

6. 请问互联网技术包括哪些?

1、传感技术
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
2、通信技术
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
3、计算机技术
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扩展资料:
互联网的功能分类:
通讯(即时通讯,电邮,微信,百度HI)
社交(Facebook,微博,人人,QQ空间,博客,论坛,朋友圈等)
网上贸易(网购,售票,转账汇款,工农贸易)
云端化服务(网盘,笔记,资源,计算等)
资源的共享化(电子市场,门户资源,论坛资源等,媒体(视频、音乐、文档)、游戏,信息)
服务对象化(互联网电视直播媒体,数据以及维护服务,物联网,网络营销,流量,流量nnt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互联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互联网技术

7. 怎样使用互联网?

互联网已成为时下儿童接触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客观评价互联网对儿童的影响,家长及社会应在儿童接触互联网中充当积极的“中介”角色,引导儿童正确使用互联网这把“双刃剑”。

  互联网;影响;引导

  (一)儿童的认知特点与其易选择互联网的可能

  发展心理学认为,幼儿心理发展具有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识性、初具个性倾向性等特点。其中“无意性”最为显著。而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客观事物的特征(兴趣强度、活动变化、新异性、生动性等)②刺激物与主题兴趣爱好的关系③主题的情绪与需要状态。幼儿对新颖的、鲜艳的、强烈的、活动的、多变的、具体形象的对象产生无意注意。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儿童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制,而在于激发、形成其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制。而互联网作为声音和图像的信息传播媒介,其传输信息的方法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强、时空宽广等特点。这些特点起到了激发和形成幼儿心理机能的特殊作用。幼儿的认知结构很容易被网络提供的大量刺激信号所“同化”。娱乐是儿童的天性,而互联网提供的有声的、图像的、色彩的、可操作互动的和娱乐性极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另外,娱乐是儿童的天然需求。从儿童权利观点来看,儿童的这一需求是应该得到保证的,并且儿童自由选择媒介内容权利也应当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保证。

  一、互联网对儿童可能的负面影响及其发生原因

  (一)互联网中的暴力场面误导少年儿童以暴力行为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儿童可以在网上浏览有关暴力信息的内容,如音乐、动画、影像等,也可以下载暴力游戏等。这些网络作品中的血腥、刺激,使暴力虚拟化,譬如电子游戏中可以尽情使用暴力,这些很容易使人格尚未健全的孩子们错把“现实”当“虚拟”,从而可能导致他们以错误的观念来判断是非,最终对儿童人格、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二)互联网中的性信息有碍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在互联网中,色情信息传播和侵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色情机构或不法分子在网上公开色情信息,可供儿童用户调阅。第二,在网上建立色情信息讨论组,儿童可自由加入小组参加有关色情信息的讨论。第三,不法分子诱使儿童参与色情活动,摄取图像,并通过网络传播。我们知道,儿童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他们对事物的是非区分并无多少独立的辨别分析能力,他们主要通过“观察——模仿”的认知手段来实现社会化的。无疑,儿童模仿成人的有关的行为,可能会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社会认知相对贫乏的时候,儿童对来自成人社会的信息的理解是表面化的或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因此,儿童会依据建立错误的有关性的信息系统,并作为日后判断有关信息的依据,他有可能影响儿童的一生幸福。当前大多数城市幼儿普遍出现性早熟的现象,说话时,常出现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语言。

  (三)互联网中的广告利用儿童及商业化影响。

  许多广告商利用互联网推销商品。一些广告以儿童为诉求对象,但儿童并不是一个独立、成熟的消费者。各种广告商不断想孩子兜售商品,孩子可能由此衍生出各种各样希奇古怪的兴趣及不正确的消费观念。美国韦洛克大学教育系教授黛安·列文说,“商业文化的发展已经失去了控制。它影响孩子们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影响他们花钱的方式,影响他们对自己外表的期望等等。甚至一些四岁的孩子也要求家长给她们买‘露脐裙’!”

  (四)网上诱拐影响儿童生存状态。

  由于互联网的交互性,使得无论何种性别、年龄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与素不相识的人结交。而对辨别能力较低的儿童来说,这就潜伏着与不可靠的人、信心不健康的人以及罪犯结交的危险。有个别成人利用网上交友的便利诱拐儿童或侵犯儿童。

  (五)互联网的外来文化影响和销蚀儿童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文化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文化传递有一个选择、继承和创新的过程,由于儿童对传统文化及其精髓知之甚少,民族文化远未在其思想上扎根,因而对外来的网络信息流难以产生免疫力和识别力,思想活跃、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完全形成而可塑性又极强的儿童将面临严峻的文化考验。“网络无国界”这是网络的优势所在,对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反过来,无国界的网络世界也代表着精华和糟粕的并存,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地统统接受,将毒害我们的儿童。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使用和拒绝儿童参与互联网使用的权利。卢梭曾经在《爱弥儿》中谈到:“在童年时候使他少受一些痛苦,而结果却使他在达到有理智的年龄时遇到更多的痛苦,这个方法岂不愚蠢!难道说这就是师教育?”卢梭强调在童年时期就应该让他的身体和心灵得到一些磨练,以使他们长大后能很好地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面对信息轰炸的时代,我们不能消灭网络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能让儿童与网络隔绝,否则我们将成为儿童身心健康的毁灭者,因为儿童迟早是要面对电脑网络,面对网络世界中的林林种种。而应顺其自然,让儿童接触并学会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在这当中,我们成人所要做的,是如何将互联网低对儿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三、如何引导儿童正确使用互联网,及尽可能地避免互联网等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加强对儿童的人文关怀,提高儿童网络素养

  1、建立社会、伦理和人文关怀。

  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帮助儿童理解有关技术的社会、伦理和文化的问题;帮助和指导儿童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使用技术、信息和软件;帮助儿童并让其善于利用技术系统来形成一种建设性的网络利用态度,以支持自己的终身学习、合作、个人追求以及生产能力等。

  2、培养儿童电脑素养

  电脑素养是指一个人是否真正能从计算机获益的能力。作为家长、教师,要教会儿童如何正确地从电脑上获得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信息和技术以及敢于尝试利用各种正确手段解决问题的电脑操作能力。

  3、引导儿童做互联网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互联网是儿童生活中的网络,而不是儿童毫无选择的生活在互联网中,计算机或互联网只是儿童生活、学习的一种工具。我们谁也不愿意儿童为互联网所控制,被动地去适应它们,而是应确立儿童面对互联网时的主体地位,并帮助他们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新技术。

  (二)变不利为有利,挖掘互联网良性资源

  1、将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一种研究工具,鼓励孩子通过研究获得新知识。

  美国落杉矶联合校区的计算机教育技术知道指导部部长Jim Konantz非常明确地说:“孩子用互联网,就是为了做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知识。”在以人为本的美国教育哲学的影响下,计算机和网络被用来培养儿童的自主性、探索精神、研究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

  技术作为一种创作工具,培养儿童创造力。在此,我们要积极控制儿童对互联网的不当利用,如看暴力广告、打含有暴力的游戏等,而应当将儿童的注意力转移到诸如探索神秘的科学世界等方面来,积极吸取美国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我们对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消极应对态度,而因让其为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基本的精神支持和教育途径。

  2、引导并帮助儿童正确使用电脑这一交流工具进行有效地互动交流。

  儿童交流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访问”,另一个是“表达”。儿童在使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的时候,是一个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答案的过程。在这里,它需要儿童的创造性、平等意识、参与和探索精神。成人应帮助儿童学会使用电子传播工具进行协作,帮助儿童学会控制和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有意义的活动当中,并树立正确的参与意识,避免儿童参与到有碍其身心发展的交流平台。在现实生活中,儿童的参与是非常有限的,但互联网扩大了儿童参与的空间,他们可以进入任何感兴趣的交流组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见解,在所喜欢的网站发表自己的作品,制作自己的网页以定期发布自己的信息等,这种交互性是其他媒介所不能比拟的。

  (三)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成为儿童的表率,培养儿童良好的兴趣爱好。 

  良好的家童环境会给儿童带来一种安全感,家庭中良好的互动也会避免儿童过度依赖互联网等来躲避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和发泄自己的不满。研究表明,如果儿童生活在一个相对和睦和稳定的家庭,这类儿童就比较喜欢儿童文学内容、知识类内容等。家庭环境不好的儿童则比较喜欢武打、战争和暴力内容,也喜欢使用电子游戏机等媒介。另,父母的爱好也会对儿童的爱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儿童的欣赏口味大都受到父母的影响,从而产生和父母相同或类似的兴趣爱好。在对待互联网资源时,父母可以和儿童一起寻找有意义的信息,并积极和儿童讨论,帮助儿童学会控制和制止有害信息对他们的影响等,培养他们辨别和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

  家长还应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儿童参加有意义、积极向上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提倡让孩子到户外、到实践中去体验和感受自然、社会这个大千世界,并让他们在和谐欢畅的自然环境中,在多姿多彩的社会交往中真正形成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四)通过社会舆论和法律手段,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力度。

  限制互联网的负面影响还应当着手于推进互联网经营者自律、加强传播监管和完善法律规范。要彻底解决某些互联网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行动起来,各施其职,互相配合,共同把好“制度关”和“检查关”。此外,必要的时候,要启动法律程序,用法律手段历来维持儿童的合法权益。

怎样使用互联网?

8. 什么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特征。[1]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