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保卫战总指挥薛岳的参谋长是谁

2024-05-15

1. 长沙保卫战总指挥薛岳的参谋长是谁

  长沙保卫战总指挥薛岳的参谋长是吴逸志。
  吴逸志(1896—1961):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先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大学、柏林大学。北伐战争时任第四军团长、支队长、第八路军总参谋、广东国防设计委员、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1937年4月1日晋升少将军衔,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九战区前敌参谋长,1939年7月12日晋升中将军衔。

长沙保卫战总指挥薛岳的参谋长是谁

2. 谁能公正的评价一下指挥过三次长沙会战的薛岳将军

薛岳从南昌起义开始到围剿中央苏区,一直是战功卓著,可见内战也是行家。
抗战胜利后,蒋公作为领导国家取得对外战争的领袖威望如日中天,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时意图很明显,要么缴枪接受招安,要么武力一统江山,何等意气风发。国民党有”清党“屠杀共x产x党的”前科“,双方积怨太深和平意愿只是姿态。战争不可避免,而且似乎没有悬念。但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苏军在东北摧枯拉朽,胜利来得太快了。面对变局国民党显然没有做好准备,接收大半个国土又都是富庶地区,接收很快变成”劫收“,大小官员人人奋勇,彻底失去民心,仅仅两年就在战场上就反映出来,从此兵败如山倒。
因此,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评价薛岳没什么意义。许多人觉得共*产*党抹杀国军的历史功绩,其实换个角度看,建国后先后对战犯进行了大赦,国家对国*军将领和高官可算宽容了。要知道有多少共*产*党人死在血腥的白色恐怖之下,其中就包括毛*泽*东夫人杨开慧在内的七位亲人。看待历史必须了解当时的环境,朱毛周那一代伟人真的是胸怀宽广。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随着时间推移,为国浴血奋战的英雄无论派别都得到国人的纪念尊崇,薛岳将军、孙立人、卫立煌等抗日名将为国家民族立下的功勋已经得到国家层认可。
国家积贫积弱百余年,维新改良不成、洋务运动失败,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却陷入军阀割据,混战不止,国力反而不如大清晚期。革*命并不是一试即灵的良药,甚至有毒!国*共两党都是探寻民族道路的革命先锋,都在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中国而战。在此向薛岳将军致敬,向所有英雄致敬!
前辈统一中国的梦想尚未完成,新一代伟人和名将即将顺应历史大势出现,踏实做好每天的工作,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和分享薛岳将军的梦想实现的荣光。

3. 解放战争国军中为何薛岳(这么厉害的将领)没怎么出场?

因为薛岳在解放战争初期因为进攻解放区不利连战连败而被蒋介石免职。
1946年10月,薛岳挥师向鲁南解放区进攻。国军兵强马壮,胜利进军,捷报频转。谁知,在11月中旬战局突然发生急变——他派驻台儿庄的整编77师突然遭到陈毅手下一奇兵——叶飞一部的攻击,伤亡惨重,旅长戴之奇因兵败自杀。
薛岳随后又令马励武整编第26师进攻陈毅主力。不料,整26师师长马励武再次大意,孤军深入,薛岳也没察觉、结果,整26师在机械化部队——第一快速纵队的配合下,猛打猛冲,又掉进了陈毅设计的包围圈内。薛岳立即从徐州调集重兵救援,却在半路上被解放军“卡”住,前进不得,后退不了。
1947年1月5日,马励武率领整26师实施突围,伤亡惨重,手下旅长蒋修仁被击毙,马励武本人及其参谋长被活捉。整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全军覆没。薛岳仅此一战,就损失了5.3万余兵力。
薛岳在鲁南两战连败,引起蒋介石的强烈不满。更令蒋介石生气的是,在整26师被歼时,薛岳一并把他的机械化家底——第一快速纵队给全部报销,只七辆坦克带伤逃出。
3月3日,蒋介石怒气未息,又以薛岳“指挥无力,名声低落”为由,撤了他的所有军职,对薛岳撸到了底。
5月,蒋介石才给薛岳一个闲职——南京政府参军长。薛岳到了后方,就此在随后解放战争最剧烈的两年中完全缺位。直到1949年12月,他再上战场,担任海南防卫总司令。

扩展资料:
抗日将军-薛岳。
薛岳,又名仰岳,1896年生于广东省乐昌县。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担任孙中山警卫团的营长。后在国民革命军李济深第4军任师长。1935年任贵阳绥靖主任,一度代理黔省主席。
抗战开始后,薛岳主动请缨杀敌,率部参加了“八一三”上海抗战。1939年代理第9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指挥两湖和江西部分地区对日作战。
日军在两次攻占长沙均未得逞的情况下,于1941年12月23日,又以第40师团主力发动了第三次对长沙的进攻。薛岳部署外围的中国各军由远处向长沙逼近。当敌军看到被中国内外线兵团包围的危险准备撤退时,薛岳即命令各部队从不同方向对敌军展开围追堵截。
日军且战且退,损失惨重。薛岳指挥中国军队利用湘北山丘河流交错纵横的复杂地形,继续以各种方式追击,使敌处处挨打。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大捷。整个战役共歼灭日军5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抗战胜利后,薛岳被委任为徐州绥靖公署主任。1949年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同年底任海南岛防卫总司令。1950年5月去往台湾。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指挥长沙会战的抗日将军——薛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薛岳

解放战争国军中为何薛岳(这么厉害的将领)没怎么出场?

4. 抗日战争时期薛岳指挥过哪些战役

1淞沪会战(参加)

2武汉会战(指挥)

3徐州会战(指挥)

4南昌会战(指挥)

5万家岭会战(指挥)



6长沙会战(前3次)(指挥)
等

5. “长沙会战薛岳歼灭日军10万”这个典故是真的么?

  是真的。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长沙会战薛岳歼灭日军10万”这个典故是真的么?

6. 薛岳将军为何选长沙为战场?

  薛岳指挥的三次长沙保卫战,之所以把战场摆在长沙,是因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通晓地理。一直研究长沙地方史的专家陈先枢认为。他说,薛岳的个性刚愎且坚毅,在用兵上,十分注重谋略。薛岳的记忆力惊人,在作战之前,必定关门闭户,凝神静气,贯注精神在地图上,因此,对于战场的一山一水,一丘一陵,他都了如指掌。每当战役开始,一旦他认定的事情,极少改变,看到机会,他就会以极大决心,命令部属冲锋陷阵,不惜决战牺牲。
   就地理而言,长沙地区西临湘江,南高北低,尤其在长沙城北的东面和北面,浏阳河、捞刀河,像个口袋,袋口摆在长沙南面,北面是袋底。如果能将敌军赶到浏阳河、捞刀河谷,作为决战地,则可以聚而歼之。当然,“口袋阵”是看多了演义小说的市民的俗称。薛岳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总结前两次保卫战的经验教训,所设定的阵法,是更具科学性的“天炉阵”。
  薛岳自己说:“天炉战者,为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配置必要的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诸手段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地使用优越的兵力,施行反击和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打击。盖为后退决战方法,因敌之变化而变化之歼敌制胜新方略,如炉熔铁,又如炼丹,故名。”
  薛岳在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前,就已经定下了天炉战法,并且印成手册,发给高级干部,预先排兵布阵,12月中旬侵犯湘北、敌锋直指长沙城的敌军,不过像棋盘上被掌控的棋子。薛岳说,他已“选定新墙、汨罗二水间为伏击、诱击地带。捞刀、浏阳二河间,为决战地带。并令战时民众加紧犁田、蓄水、削路工作”。所以,当日寇第三次侵入湘北,进犯长沙,薛岳让守长沙的第十军像磁铁一样紧紧吸住日军,同时各路援军齐进,以优势兵力包围日军。

7. 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何获胜?薛岳的作战指挥水平究竟如何?

1941年12月,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指挥13万大军进攻长沙,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集中30个师30万余兵力,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地带进行激战,史称“第三次长沙会战”。
 
 此战薛岳以“天炉战法”诱敌深入,最终围歼日军在长沙城下,歼敌5.6万余人(中方数据),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 那么,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方为何获胜?有以下几点原因: 
 
  薛岳 
 
  一、天炉战法得当,杀伤力强 
 
  
 
 1939年11月至1941年10月上旬,日军第11军曾两次进攻长沙, 尤其是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惨败。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遗弃尸体5.4万具,被俘4300人,日军伤5184人,亡1670人。(日方数据)日军的数据显然夸大了战过,但从参战的中国王牌军第74军第58师伤亡55%,第57师伤亡40%;第37军第60师伤亡50%;第140师伤亡30%;第4军的第102师伤亡45%;第10军第3师伤亡35%,从伤亡的比例来看,的确是惨重。
 
 为总结第二次长沙会战惨败的原因,1941年10月中下旬当局在衡山召开了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在会议上,蒋针对日军在相持阶段的特点,制定了一套“磁铁战”方针,所谓的“磁铁战”就是要像磁铁一样紧紧吸住日军,使得日军主力进退不得,给其他部队争取机会,然后再 *** 优势兵力围歼敌人。蒋的这一套“磁铁战”方针,很快被薛岳借鉴,薛岳在考察了湘北地区的地形特点和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后,设计出了一套诱敌深入再围歼的战法,取名为—— 天炉战法 。
 
  天炉战法 
 
 薛岳曾对这种战法有详细说明:“天炉战者,为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网型据点或阵地,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地使用优势兵力实施反击及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性打击,如炉熔铁,如火炼丹,故名。”天炉战法必须以少量部队诱敌,牢牢将日军吸引住,才能实现合围聚歼日军的目的。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命令第10军死守长沙,在外围将主力兵团层层布置,将日军逐渐诱至浏阳河、捞刀河之间的狭窄地带包围歼灭。为实现这一战略目的,薛岳将第20军、第37军、第99军等部驻守在湘北进行层层阻击,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在外围则集中了第19集团军、第30集团军、第20集团军等重兵合围日军。 日军前线指挥官 
 
 根据天炉战法的部署,薛岳在湘北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新墙河,守卫部队是第20军和58军;第二道防线是汨罗江,守卫部队是第37军和第99军;第三道防线是捞刀河和浏阳河,由第10军负责守卫长沙及其外围阵地。
 
 从各军部署与配置情况来看,薛岳布置的天炉战法,层层递进、相互配合,纵深配备,以巩固长沙外围阵地为核心,将日军牢牢吸引在长沙周围,再以炽盛火力及递袭,逐次消耗日军而求得时间宽裕,待敌精疲力竭时,所属各部在外围布置完毕,形成四面合围,然后群起而攻之。这一部署果然有效,日军被围长沙,死伤惨重,大量有生力量被歼在长沙城下。
 
  日军兵临城下 
 
 二、 兵勇将狠,以血肉怒歼顽敌 
 
 同年12月23日,日军第40师团主力进攻第20军第134师设置在新墙河北岸的阵地,双方在北岸展开激烈厮杀,第三次长沙会战由此打响。在新墙河之战中,中国军队的死战精神令日军汗颜。在大战开始前,薛岳将为第二次长沙会战报仇雪恨的消息传达给各军,要求士兵人人振奋,为上次惨败雪耻。第20军第133师第389团第2营,营长王超奎率领全营接连杀退日军10次进攻,最后日军无法只得集中大炮朝正在厮杀的北岸阵地进行密集式炮击,王超奎营与正在缠斗的日军一起,全部被日军大炮炸死。
 
 在新墙河,日军每前进一步就要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一向以行军速度快著称的日军,在新墙河到汨罗江南岸,总共花了7天时间才抵达。在新墙河到汨罗江这一地段的战斗中,战斗打得异常惨烈。防守新墙河的官兵们几乎是用血与肉筑成了一道道防线,挡住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 激战期间,在新墙河后面的大片水田里,堆放着大量阵亡来不及掩埋的士兵尸体,尸体摞了一层又一层,田水尽赤。 
 
  日军在新墙河进攻 
 
 日军渡过汨罗江之后,大举向长沙进犯。这一切都在薛岳的计划之中,坚守长沙的第10军必须死守到底,狠狠拖住日军。薛岳曾亲自对第10军下达作战命令:“此战关系国家存亡、国际局势,必须抱着必死决心、必胜信心。薛岳若战死,以罗副长官代之,按照原定计划,围歼敌人。各总司令、军、师、团、营、连长若战死,则以副主官或资深主官代之,贻误战机者,即按革命军军法论处,绝不宽恕。”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从总司令到连排长,人人振奋杀敌,誓歼日寇于长沙城下。
 
 1942年1月1日,日军第3师团窜入浏阳河,长沙保卫战打响。第10军各部坚守城墙,依托阵地与日军反复冲杀,战斗打得异常激烈。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下令与长沙共存亡,给妻子写下了一封遗书,要求妻子在他战死后抚养儿子。若儿子长大后中国还未光复,就让儿子继承父志,继续战斗。 阻击阵地 
 
 日军接连攻击三天,无法攻下长沙城,鬼子已然成为强弩之末。1月4日,日军开始撤退。各路守军开始收网围歼窜入长沙外围的日军,激战一直打到第16日,日军一路北撤,沿途尸横枕藉,死伤惨重。一些掉队的日本兵窜入老百姓家中,被守军士兵和村民搜杀,一些日本兵甚至被老百姓捉住后捆绑双手当成猪仔送去守军指挥部换钱。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被歼5.6万人,这个数据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日军在此战中被歼甚惨是不争的事实。日军死伤人数不下万余,此战过后日军两年不敢进犯长沙,可见此战的确重创了日军。而正是因为守军官兵浴血奋战,拼死杀敌,才取得了这样的战绩。
 
  被打伤扶下阵地的日军 
 
 三、 军民团结,杀敌报国 
 
 在此战中,薛岳依靠了人民的力量,人民战争的威力得到了体现。在大战开始前,薛岳让人晓喻湘北各村各户将水田里蓄满水,将田里的泥巴泡成烂泥,又将各处要道破坏、埋设地雷和暗器。在村里,各家各户派人参加民工队,负责运输物资和抢救伤员,各村各寨设置岗哨,发现日军后就迅速联络,将情报送到指挥部。当时参加破坏道路的民众多达20万人,参加运输队、抢救队和刺探军情的人则不计其数。
 
 日军进入新墙河后,发现大量道路被挖断,桥梁被炸毁。日军寸步难行,不得不抽调大量部队去修路。日军工兵连日连夜筑路,极大延缓了进攻步伐。日军窜入长沙外围后,各村各户将家中粮食、牲口转移他处。日军在长沙被围困时,很多士兵窜入村庄寻找食物,却找不到半粒粮食。有一个日本兵还窜入农民家中烧毛豆吃,当场被村民用锄头镰刀砍死。
 
  坚壁清野 
 
 在长沙会战中,湖南人民节衣缩食,给战斗在第一线的部队提供了大量食物。据《中国抗日战争史》记载:“当时长乐、含浦、望岳和吴桐四个乡的农民,给防守长沙的第10军送来了1000只鸡,10万斤肉。”这些物资极大地支援了第10军坚守长沙,一些老百姓甚至冒着枪林弹雨将食物送上城楼,为饿着肚子激战了数天的守军官兵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日军败退的路上,湖南当地的村民用锄头、镰刀甚至砖头瓦块围殴掉队的日本兵,曾有一股败退的鬼子窜入童溪街抢粮。当地民众手持锄头钉耙冲去,将鬼子砍尽杀绝,将被抢走的粮食再度运回。
 
 战后,残存的日本兵在回忆录中感慨: “那些扛着锄头钉耙的老百姓,一个个瘦弱无比,但皇军进村抢粮时,这些人就爆发出无穷的战斗力,队中不少人死在钉耙之下。” 
 
  第九战区临时指挥所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一场难得的胜仗,薛岳的天炉战法、广大将士的浴血冲杀、老百姓的全力配合,这些都是大战获胜的主要原因。从此战的部署、防御、歼敌和联动民众来看,薛岳的指挥作战水平在此战中确实一流。

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何获胜?薛岳的作战指挥水平究竟如何?

8. 据说长沙会战薛岳歼灭日军10万,是真的么

  是真的。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