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谈谈政府利率管制有什么意义?如果放开利率管制,又有什么意义?

2024-05-11

1. 请谈谈政府利率管制有什么意义?如果放开利率管制,又有什么意义?

1 利率管制影响了国内资金的充分利用。
恶化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地位目前外资银行享有超国民待遇,外资银行被允许在规定的利率基础上收费,但禁止中资银行收费。这实际上相当于外资银行的贷款利率是浮动的,而中资银行的贷款利率却是管制的。国内商业银行无法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确定贷款利率,因此出现了所谓的“惜贷”现象,客观上也使贷款流向大中企业,流向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难以获得赞款。这样。对利率敏感的效益好的非国有企业由于无法获得贷款而不能增加投资。削弱了利率政策的投资效应。加入WTO后,不推动利率市场化,必将束缚国有银行的手脚。使中资银行的网点优势无法发挥。国有银行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2 利率机制僵化使宏观调控受到约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在政府推动下逐步发展.但由于利率管制和债券利率没有与风险程度挂钩。各种债券为主导的资本市场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公开市场利率为主导的货币市场利率没有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货币政策要通过金融市场传导。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结构受到管制。无法形成具有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和灵活的利率体系。必然使货币政策效应大打折扣。
3 利率市场化是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客观要求
加入WTO。这意味着我国的金融业将全面融入国际金融市场。按照协议.我国要承担的义务之一就是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必须遵循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游戏规则”,建立起敏感的价格信号系统,完善市场机制。这必然要求建立利率的市场形成机制。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间的联动性和趋同性大大增强了,这就要求各国的经济机制日趋接近。显然,我国现行的利率管制同国际金融市场普遍执行利率市场化的机制是不接轨的,造成国内的资本市场同国际资本市场脱节。总之,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扩大改革开放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为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而主动进行的理性选择。

请谈谈政府利率管制有什么意义?如果放开利率管制,又有什么意义?

2. 利率管制究竟管制了什么

      你知道利率管制究竟管制了什么么。你知道利率管制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么。下面由我为你分享利率管制究竟管制了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央行:利率管制究竟管制了什么?          1、发达国家曾经的利率管制究竟管制了什么? 
         历史上,利率管制针对活期储蓄。欧美主要是管制存款利率,尤其是活期存款利率。即便在目前的伊斯兰银行也是如此。因此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是存款利率市场化。
         在中国,我们不应将存款利率管制视同对居民储蓄的利率管制,存款利率广义上应该覆盖银行储蓄或者类存款金融资产的利率。在中国,储蓄利率、理财产品、国债利率等密切相关。以银行储蓄余额占全部无风险(或接近无风险)、固收类资产的占比看,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程度高于习惯认知;同样,这也意味着储蓄利率能否下行,还受到其他储蓄替代资产收益率的严重制约。
          2、全球利率市场化浪潮的主要动因是什么? 
         历史上,动因是因为通胀失控。很少有国家主动采取利率市场化举措。全球利率市场化浪潮可能主要是由于能源危机的冲击,尤其是保罗·沃尔克时期的严重通胀,使各国央行在抵御通胀和利率管制之间权衡的结果。从事后结果来看,较高的真实利率,的确成功地抑制了通胀,并明显降低了央行的通货发行速度。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是在利率管制仍然有效、以及国内通货膨胀稳定的背景下主动进行的。这种情况很罕见,很少有一国央行愿意主动削减其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可以预期的是,利率市场大致完成之后,中国的通胀水平和各口径货币供应量,将比之前有较为显著的降低。
          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吗? 
         历史上,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和完成初期,一国经济增长往往更迟缓,而不是加速。大约要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的五年,经济体系才能吸收这一冲击,并重新确立经济增长轨迹。而金融学家则习惯于一种笼统而难以证实的说法:利率市场化或者不利于短期经济增长,但对经济可持续增长有利。
         在中国,存款利率和通胀水平相比,贷款利率和风险溢价相比,显示出利率管制是存贷款两侧,都是偏离市场化的较低利率,因此中国的利率管制具有典型的“金融加速器”作用,即推动了经济更快增长。因此利率市场化将降低中国经济增速。
          4、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吗? 
         历史上,是的,显著有效。不仅如此,通常央行的M2增速也会和通货膨胀率保持更紧密的关系。因此利率市场化的隐含意义是,货币政策更为重视货币的真实价格,而非货币数量。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同样奇特,中国央行没有任何试图弱化货币供应量控制的迹象,也没有明显的强化货币真实价格的举措。这隐含着央行事实上弱化了社会信用总上平和产出缺口之间的关注程度。
          5、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吗? 
         历史上,利率市场化和收入分配的关系不明确,从近30年看,欧美的收入分配都呈恶化趋势,但缺乏利率市场化和收入分配长周期的有力实证。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收入分配有可能加速恶化。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储蓄者,不利于负债者。在中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富裕阶层是主要储蓄者,其也是主要受益者;地方政府和高负债率的企业(例如科技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是主要负债者,其也将主要受损。
          6、利率市场化是否会带来汇率和资本流动的异动? 
         历史上,是的。尤其是大国的利率市场化,甚至可能导致外围国家的危机性调整,通常猜测是,美国利率市场化和拉美债务危机,日本金融大爆炸和东亚危机,之间存在因果关联。但更可信的研究是,罪魁后首可能是民主国家的福利制度。
         在中国,尽管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度仍然有待改善,但利率市场化已带来汇率和资本流动的显著异动。2014年很可能是中国汇率和资本流动的转折之年。人们开始担忧人民币趋势性贬值和资本持续净流出。
          7、利率市场化能否显著降低存贷款利率? 
         历史上,利率水平的高低取决裕经济增速和质量,实体经济的风险回报,货币信贷的总量和金融体系的效率等,这在理论和实证上都没有太大争议。因此,从长周期看,要确定利率市场化和存贷款利率之黄的关系比较困难。但利率管制通常是管制下的低利率,故此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贷两侧名义利率的水平通常是上升的。
         在中国,如果没有银行体系竭力通过影子银行系统加强杠杆,逃避监管和博取利差,那么利率市场化初期,名义利率急剧上升的冲击会更加明显。目前利率水平的有所下行,主要是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的结果,而不是说,利率市场化带来了更低的存贷款利率。
          8、利率市场化是否缩小了存贷款利差? 
         历史上,大致如此。但危险在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贷款利差变得极不稳定,甚至可能出现短暂的倒挂,这使银行业承受了巨大风险。银行的估值相当低下,PB通常不会超过1倍。目前台湾,香港和日本等的存贷款利差较低,原因可能在于本土经济持续低迷和金融竞争激烈。
         在中国,尽管毛利差较大,但影响净利差的因素较多,利率市场化只是其中之一,我们认为收入成本比,存贷比要求,存款准备金率,银行竞争强度,贷款不良率等因素对净利差的影响,并不小于利率市场化本身。
          9、利率市场化是否改善了银行财务表现? 
         历史上,利率市场化使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均恶化,并且资产不良率上升,业绩的波动性更为显著。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已使得银行财务表现的差异性明显拉大,总体上在过去10年,城商行扩张快于股份制行快于农信社快于五大国有行快于外资银行。从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在华银行业务表现没有明显改善。
          10、利率市场化降低了银行的集中度吗? 
         历史上,利率市场化使得没有分支机构或者分支机构较少的中小商业银行迅速破产或者被迫并购,大银行尽管财务表现欠佳,但却不断扩张其规模,并向银行控股集团转型。利率市场化导致美国银行家数减少了接近1/3,日本则几乎所有的中大型银行均历经反复并购。总体上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集中度明显提高。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至今,银行集中度有所下降,但未来中国大量的中小银行仍然面临并购或退出。
          11、利率市场化对存贷款业务有何冲击? 
         历史上,这种冲击集中在,贷存比不断提高甚至高于100%,银行贷款业务不断向涉房业务倾斜,最终涉房贷款占比在25%-40%;银行存款业务迅速向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集中,考虑到对中小储户的帐户管理费等因素,大部分小额储蓄帐户的实际利率为负。同时,以存款和贷款为基础资产的收费服务不断涌向。
         在中国,在利率市场化冲击下,央行并未放松货币供应数量的控制,监管框架也无明显改革,导致银行业竞相通过出影子银行系统加大杠杆,逃避监管,表外的类存款业务和类贷款业务不断扩张。在出表化受到抑制之后,存贷款业务开始承受真正压力。
          12、利率市场化推动了金融混业的发展吗? 
         历史上看,是的,大多数拒绝采取金融混业经营和监管框架的央行,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迫采取金融大爆炸,重新确定金融混业的必要性。金融混业的优势,究竟是业务协同和渠道客户共享而致的边际成本缩减和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上升,还是金融混业使银行可以通过非银行加大杠杆逃避监管,仍然不清晰。同时金融混业和金融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也不清晰,也就是说,一国采取分业还是混业监管,和系统姓风险的监管有效性似乎无关。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已在明显推动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这种金融混业可能是集团内的,也可能是银行和非银合作的广泛深化,原因在于集团内各子公司之间的壁垒,并不明显小于集团外的金融同业。
          13、利率市场化是否推动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历史上,是的,银行通过复杂的收费服务,来弥补狭窄的利差,通常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可能达到25%以上,利率市场化迫使银行从简单的存贷款定价,转为更复杂隐蔽的收费服务。消费者感受到的金融服务改善不显著。与其说利率市场化推动了中间业务发展,不如说推动了银行自营和衍生业务的发展,尤其是衍生业务的发展。其主因是加速银行资负两端的速动比率,并将信用风险转为市场风险。银行帐户占比的持续下降带来了危机后的沃克尔规则。
         在中国,强大的行政力量使得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的中间业务反而萎缩,有利于加速负债周转率和资产周转率的衍生业务,证券化业务也发展迟缓,使银行的盈利模式仍然高度依赖利差。
          14、利率市场化使得金融体系更稳健吗? 
         历史上,利率市场化使金融体系变得更脆弱,这和有无存款保险制度并无显著关系。换言之,存款保险制度能够以发挥其早期介入和付款箱功能,但无法系统性的降低银行死亡率。对监管当局而言,关键挑战并非中小金融机构,而在于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如何保持稳定。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关系有待验证。
          15、利率市场化和其他金融改革有最优顺序安排吗? 
         历史上,利率市场化和汇率改革,资本和金融交易帐户的可兑换进程,似乎并没有太大关系,尽管20世纪80-90年代有些研究讨论了这个话题,但始终没有足够的实证支持。
         在中国,不少学者认为,利率市场化是改善人民币的对内价格,汇率则是改善人民币的国际价格,因此,利率改革在先(此时应加强资本管制),汇率改革在后,最终是资本帐户可兑换进程的基本达成。这种最优顺序安排在逐渐流行,却并无甚实际依据。在中国,任何真实的改革,在任何时刻启动,都是正确选择,原因在于,我们并不能设计出或者判定出,什么时候某项改革的前提条件是否成熟。

3. 为什么要对利率进行管制?

1.我国现行国债发行利率水平是怎样选择的,为什么这样选择?
答:利率市场化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进行金融市场改革的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资金市场上融资的利率。它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供小于求时,利率上升。
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原因:
1 利率管制影响了国内资金的充分利用。
恶化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地位目前外资银行享有超国民待遇,外资银行被允许在规定的利率基础上收费,但禁止中资银行收费。这实际上相当于外资银行的贷款利率是浮动的,而中资银行的贷款利率却是管制的。国内商业银行无法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确定贷款利率,因此出现了所谓的“惜贷”现象,客观上也使贷款流向大中企业,流向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难以获得赞款。这样。对利率敏感的效益好的非国有企业由于无法获得贷款而不能增加投资。削弱了利率政策的投资效应。加入WTO后,不推动利率市场化,必将束缚国有银行的手脚。使中资银行的网点优势无法发挥。国有银行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2 利率机制僵化使宏观调控受到约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在政府推动下逐步发展.但由于利率管制和债券利率没有与风险程度挂钩。各种债券为主导的资本市场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公开市场利率为主导的货币市场利率没有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货币政策要通过金融市场传导。利率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结构受到管制。无法形成具有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和灵活的利率体系。必然使货币政策效应大打折扣。
3 利率市场化是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客观要求
加入WTO。这意味着我国的金融业将全面融入国际金融市场。按照协议.我国要承担的义务之一就是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必须遵循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游戏规则”,建立起敏感的价格信号系统,完善市场机制。这必然要求建立利率的市场形成机制。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间的联动性和趋同性大大增强了,这就要求各国的经济机制日趋接近。显然,我国现行的利率管制同国际金融市场普遍执行利率市场化的机制是不接轨的,造成国内的资本市场同国际资本市场脱节。总之,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扩大改革开放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要求,是为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而主动进行的理性选择。

为什么要对利率进行管制?

4. 利率管制的各方看法

关于对利率应进行管制还是由市场决定的争论,其理论根源源于利率决定理论的分歧。在货币理论中,对利率决定因素的讨论由来已久。早在重商主义时期,经济学理论就重视对利率决定因素的研究。历经数世纪发展之后,货币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仍未获得一致意见。不同学派从各自的利率理论出发,得出了不同的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的结论,并由此产生了对于利率是应该管制还是应任其自由浮动的看法。在货币理论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利率决定理论有三个,一是古典经济学的储蓄投资利率决定理论,另一个是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再一个是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可以英国古典学派马歇尔的“储蓄投资利率论”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的“借贷资金利率论”为主要代表。他们都认为,实际部门的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也就是说,当市场上的储蓄量与投资量相等时所形成的资金的价格,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的高低。在该利率水平下,每个资金需求者都可以如数获得贷款,每个资金供给者都愿意满足所有借款需求。当时储蓄大于投资时,利率水平升高,促使投资减少,而投资需求的减少又会导致利率下跌;利率下跌,又将使投资增加,储蓄减少,从而又导致利率的上升。市场上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导致利率的波动,并促使利率逐步接近均衡水平。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决定理论,与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截然不同。他认为利率不是决定于储蓄和投资,而是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因此,凯恩斯的利率理论是一种货币利率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中央银行决定的货币供给。但其中流动性偏好程度的大小更为关键。当货币供给量既定时,流动性偏好愈强,则利率愈高;反之,则利率愈低。总之,凯恩斯认为利率是一种纯货币现象,是一种使流动性偏好决定的人们持有货币的欲望与现有货币数量相均衡的价格。可贷资金利率决定理论以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为基础,并依据经济现实和理论的发展,修补了古典利率理论的缺陷,形成了以可贷资金为中心概念,以流量分析为主要线索的新的理论体系。其主要代表为罗勃逊和瑞典学派的奥林。可贷资金论者认为,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其前提虽然是科学的,但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将利率的决定因素仅局限于实物市场,认为利率的形成和高低与货币无关,这显然是片面的,不符合经济发展的现实。因为它们忽视了经济中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功能以及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窑藏与反窑藏的现象。研究利率若不考虑货币数量与窑藏这两个因素,肯定是不全面的。储蓄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的增减及窑藏货币量的变化组成了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利率同时决定于储蓄与投资及货币的数量与货币窑藏的数量相等之时。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现代相当流行的一种利率决定理论。这一理论形成之后,逐渐取代了古典利率理论的地位。综上所述,在利率理论史中,利率决定理论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在历经数世纪发展之后,“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逐渐成为利率决定理论的两大主流,分庭抗衡,各领风骚。具体来说,这两个利率学说无论在理论基础分析的变量、期间选择和政策结论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别。两大利率决定理论之间的分歧,导致两者对于利率与经济中某些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看法各异,从而导致两者利率政策上的巨大分歧:凯恩斯根据其利率决定理论,得出利率难以降到实现充分就业所要求的水平的结论,认为一方面要靠财政政策的实施来增加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要靠人为的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他说“利率不会自动调整到某一水准,最适合于社会利率;反之,利率常有太高之趋势,故贤明当局应当用法令、习惯甚至于道义制裁加以制止”,“除非该社会用尽各种方法抑制利率,否则利率总是太高,投资引诱不会充分”。而从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出发,得出的结论却是:利率会随储蓄的增加而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利率的调整活动要到资本的增加与储蓄的增加量相等时为止,“这种调整过程是自动的,不必由金融机关来干涉或关心”。因此,他们主张让市场上的储蓄、投资等实际变量的变化来决定市场利率,再通过利率的自由波动来调整整个经济的生产和投资,最终必使经济趋于均衡。

5. 管制利率的弊端主要有哪些

管制利率的弊端主要有哪些:

  1、在存款利率长期偏低的条件下,银行因贷款给中小企业风险较高,缺乏激励机制,所以大多数银行并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

  2,利率管制,尤其是存款利率太低,很多低利率的存款流到不受监管或不受严格监管的影子银行,造成影子银行的隐性风险加大。

  3,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控制总货币发行量,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调整基础利率为宏观调控的核心工具,比控制总货币发行量更有效。

具体的:
1、导致利息负担与收益的扭曲。
2、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本产出比率。
3、降低金融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4、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5、可能会导致黑市盛行。
6、导致整体经济的不稳定。

利率管制(Interest rate control)是指国家将资金利率调整到高于或低于市场均衡水平的一种政策措施。因此,我国的这种管制利率既是法定利率,同时也是实际利率。它可以高于国际利率水平,也可以低于国际利率水平。所以,我国的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实际上是在管制利率的强制作用下实现平衡的。

管制利率的弊端主要有哪些

6. 利率管制的管制弊端

概括地说,利率管制有下述几个弊端:1、导致利息负担与收益的扭曲。政府对利率管制的显著特征是将管制利率控制在市场利率以下。由于存款者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与借款者所支付的利息成本相对偏低,造成利息负担与收益的不均。利益的最大损失者是存款者。2、导致信贷配给制。所谓信贷配给,是指在固定利率条件下,面对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以消除超额需求而达到平衡。非利率的贷款条件可分为三类:一是借款者的特性,如经营规模、财务结构、过去的信用记录等;另一类是银行对借款者就借款活动所做的特别要求,如:回存要求、担保或抵押条件、贷款期限长短等;第三类属于其他因素,如:企业与银行和银行个别职员的关系、借款者的身份、借贷员的个人好恶、回扣的有无和多少等。这些非利率贷款条件是利率管制环境下银行解决超额资金需求的常用手段。在信用分配的标准中,一些标准有助于银行减少信贷风险,如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规模、贷款期限等;但也有许多因素不但有悖于资源配置的原则,而且还会助长银行这一垄断行业的不正之风,例如补偿余额,索要回扣,以借款者身份为标准,裙带之风等等。这些标准的存在,一方面变相提高了银行的有效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则为银行及其他部门的相关人员寻租、腐败创造了条件。换言之,利率管制所导致的信贷配给的存在,除了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外,还会产生败坏银行甚至整个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3、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本产出比率。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利率与边际生产率相等,低于均衡边际生产率的企业会因其支付不起利息负担而退出借贷市畅?换言之,由资本使用人之间自由竞争所决定的利率将自动的限制资本于那些报酬高的用途上,而将报酬低的投资予以淘汰,发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作用。利率的这种功能对于资金供给是经济发展瓶颈的国家尤为重要。为了将资本分配于每一单位投资净报酬率最高的用途上,应让利率执行其自然的功能,使资本分配到最具生产力的各种相互竞争的用途上。当廉价的资金掌握在金融机构的手中,而金融机构又为地方政府所控制时,银行贷款就脱离了支持实业企业优胜劣汰的本质,蜕变为一种政府实现政策意志的工具。但如果政府武断地规定一个低的利率并任意对资本加以分配,完全限制竞争性利率的选择机能,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使一些资本分配到生产率较低的投资项目上,使每一单位投资的净生产率降低,更加重了资本供给缺乏的严重性。4、降低金融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若金融当局对金融部门的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必然影响资金供给来源。因为存款利率太低,效率低下而又有资金盈余的单位将会进行自我融资而不存入金融机构,结果会导致金融部门萎缩而阻碍金融发展,进而影响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速度。5、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如果政府人为地将存款利率压得很低,表面上看降低了银行的成本,但实际上银行吸收同样的存款量可能付出的成本更高,或在付出同样成本的情况下吸收的存款量减少。为了多吸收存款,银行就可能采取各种隐蔽的方式提高存款利率,如赠送各种礼物、奖品、提前支付利息等。这种行为一旦被监管者发现,银行就要为此付出代价。若要通过合法行为增加存款的吸收,银行只能通过非价格竞争手段,如改善服务的方式进行,如增加服务时间,增设分支机构、网点,改进技术设备等等。这些措施,可能在原利率水平下增加存款流入量,银行的利息成本曲线有可能降低;但由于服务时间的延长和服务质量的改善,必然增加营业费用。政府对银行贷款利率的管制,通常会导致两种情况发生:(1)如果规定的贷款利率低于证券投资的收益率,则银行就会减少贷款数量,增加对证券的投资;或通过非价格竞争手段,使隐含贷款利率提高。(2)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使银行既不能投资于证券,也不能违反规定变相提高贷款利率,则唯一的结果是银行的收益减少,甚至发生亏损。如果政府对存贷款利率同时进行管制,银行既可能采取前述几种行为方式来对应管制,也可能因为利差基本固定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花费精力去改善经营管理,增加收益。6、黑市盛行。由于利率管制的存在,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水平,资金需求量超过资金的供给量,促使银行根据各种非利率因素进行主观的信贷分配,这种主观的信贷配给方法不但会降低资源使用的效率,而且必然使一些企业得不到低利率银行贷款,只能求助于黑色借贷市场,以满足其资金需求。这也是在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黑色借贷市场的主要原因。官订利率水平离均衡利率水平越远,资金黑市就越猖狂。7、导致整体经济的不稳定。上述的利率管制的弊端必然影响一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7. 我国实施管制利率的原因是什么?管制利率的弊端主要有哪些?

由于管制利率具有高度行政干预很法律约束力量,排斥各种经济因素对利率的直接影响,降低了市场对经济调节的作用,忽视了利率对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这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管制利率与提高资金效率存在极大的矛盾。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利率与边际生产率相等,市场将自动淘汰低于均衡边际生产率支付不起利息的企业,有限的资本将通过市场竞争投放到高报酬的用途上。而实施不合理的管制利率,将不利于利率随市场因素变动,限制了市场竞争机制的选择,从而不可避免的将部分资本投放到低效率低报酬的生产领域,造成资源浪费。

我国实施管制利率的原因是什么?管制利率的弊端主要有哪些?

8. 利率管制的管制形式

利率管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项管制,即仅对存款利率或贷款利率进行管制;另一种是多项管制,即不仅对存款和贷款利率同时管制,而且还对贴现率及手续费等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