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何获胜?薛岳的作战指挥水平究竟如何?

2024-05-16

1. 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何获胜?薛岳的作战指挥水平究竟如何?

1941年12月,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指挥13万大军进攻长沙,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集中30个师30万余兵力,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地带进行激战,史称“第三次长沙会战”。
 
 此战薛岳以“天炉战法”诱敌深入,最终围歼日军在长沙城下,歼敌5.6万余人(中方数据),取得了一场难得的胜利。 那么,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方为何获胜?有以下几点原因: 
 
  薛岳 
 
  一、天炉战法得当,杀伤力强 
 
  
 
 1939年11月至1941年10月上旬,日军第11军曾两次进攻长沙, 尤其是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惨败。 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遗弃尸体5.4万具,被俘4300人,日军伤5184人,亡1670人。(日方数据)日军的数据显然夸大了战过,但从参战的中国王牌军第74军第58师伤亡55%,第57师伤亡40%;第37军第60师伤亡50%;第140师伤亡30%;第4军的第102师伤亡45%;第10军第3师伤亡35%,从伤亡的比例来看,的确是惨重。
 
 为总结第二次长沙会战惨败的原因,1941年10月中下旬当局在衡山召开了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在会议上,蒋针对日军在相持阶段的特点,制定了一套“磁铁战”方针,所谓的“磁铁战”就是要像磁铁一样紧紧吸住日军,使得日军主力进退不得,给其他部队争取机会,然后再 *** 优势兵力围歼敌人。蒋的这一套“磁铁战”方针,很快被薛岳借鉴,薛岳在考察了湘北地区的地形特点和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后,设计出了一套诱敌深入再围歼的战法,取名为—— 天炉战法 。
 
  天炉战法 
 
 薛岳曾对这种战法有详细说明:“天炉战者,为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网型据点或阵地,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地使用优势兵力实施反击及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性打击,如炉熔铁,如火炼丹,故名。”天炉战法必须以少量部队诱敌,牢牢将日军吸引住,才能实现合围聚歼日军的目的。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命令第10军死守长沙,在外围将主力兵团层层布置,将日军逐渐诱至浏阳河、捞刀河之间的狭窄地带包围歼灭。为实现这一战略目的,薛岳将第20军、第37军、第99军等部驻守在湘北进行层层阻击,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在外围则集中了第19集团军、第30集团军、第20集团军等重兵合围日军。 日军前线指挥官 
 
 根据天炉战法的部署,薛岳在湘北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新墙河,守卫部队是第20军和58军;第二道防线是汨罗江,守卫部队是第37军和第99军;第三道防线是捞刀河和浏阳河,由第10军负责守卫长沙及其外围阵地。
 
 从各军部署与配置情况来看,薛岳布置的天炉战法,层层递进、相互配合,纵深配备,以巩固长沙外围阵地为核心,将日军牢牢吸引在长沙周围,再以炽盛火力及递袭,逐次消耗日军而求得时间宽裕,待敌精疲力竭时,所属各部在外围布置完毕,形成四面合围,然后群起而攻之。这一部署果然有效,日军被围长沙,死伤惨重,大量有生力量被歼在长沙城下。
 
  日军兵临城下 
 
 二、 兵勇将狠,以血肉怒歼顽敌 
 
 同年12月23日,日军第40师团主力进攻第20军第134师设置在新墙河北岸的阵地,双方在北岸展开激烈厮杀,第三次长沙会战由此打响。在新墙河之战中,中国军队的死战精神令日军汗颜。在大战开始前,薛岳将为第二次长沙会战报仇雪恨的消息传达给各军,要求士兵人人振奋,为上次惨败雪耻。第20军第133师第389团第2营,营长王超奎率领全营接连杀退日军10次进攻,最后日军无法只得集中大炮朝正在厮杀的北岸阵地进行密集式炮击,王超奎营与正在缠斗的日军一起,全部被日军大炮炸死。
 
 在新墙河,日军每前进一步就要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一向以行军速度快著称的日军,在新墙河到汨罗江南岸,总共花了7天时间才抵达。在新墙河到汨罗江这一地段的战斗中,战斗打得异常惨烈。防守新墙河的官兵们几乎是用血与肉筑成了一道道防线,挡住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 激战期间,在新墙河后面的大片水田里,堆放着大量阵亡来不及掩埋的士兵尸体,尸体摞了一层又一层,田水尽赤。 
 
  日军在新墙河进攻 
 
 日军渡过汨罗江之后,大举向长沙进犯。这一切都在薛岳的计划之中,坚守长沙的第10军必须死守到底,狠狠拖住日军。薛岳曾亲自对第10军下达作战命令:“此战关系国家存亡、国际局势,必须抱着必死决心、必胜信心。薛岳若战死,以罗副长官代之,按照原定计划,围歼敌人。各总司令、军、师、团、营、连长若战死,则以副主官或资深主官代之,贻误战机者,即按革命军军法论处,绝不宽恕。”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从总司令到连排长,人人振奋杀敌,誓歼日寇于长沙城下。
 
 1942年1月1日,日军第3师团窜入浏阳河,长沙保卫战打响。第10军各部坚守城墙,依托阵地与日军反复冲杀,战斗打得异常激烈。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下令与长沙共存亡,给妻子写下了一封遗书,要求妻子在他战死后抚养儿子。若儿子长大后中国还未光复,就让儿子继承父志,继续战斗。 阻击阵地 
 
 日军接连攻击三天,无法攻下长沙城,鬼子已然成为强弩之末。1月4日,日军开始撤退。各路守军开始收网围歼窜入长沙外围的日军,激战一直打到第16日,日军一路北撤,沿途尸横枕藉,死伤惨重。一些掉队的日本兵窜入老百姓家中,被守军士兵和村民搜杀,一些日本兵甚至被老百姓捉住后捆绑双手当成猪仔送去守军指挥部换钱。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被歼5.6万人,这个数据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日军在此战中被歼甚惨是不争的事实。日军死伤人数不下万余,此战过后日军两年不敢进犯长沙,可见此战的确重创了日军。而正是因为守军官兵浴血奋战,拼死杀敌,才取得了这样的战绩。
 
  被打伤扶下阵地的日军 
 
 三、 军民团结,杀敌报国 
 
 在此战中,薛岳依靠了人民的力量,人民战争的威力得到了体现。在大战开始前,薛岳让人晓喻湘北各村各户将水田里蓄满水,将田里的泥巴泡成烂泥,又将各处要道破坏、埋设地雷和暗器。在村里,各家各户派人参加民工队,负责运输物资和抢救伤员,各村各寨设置岗哨,发现日军后就迅速联络,将情报送到指挥部。当时参加破坏道路的民众多达20万人,参加运输队、抢救队和刺探军情的人则不计其数。
 
 日军进入新墙河后,发现大量道路被挖断,桥梁被炸毁。日军寸步难行,不得不抽调大量部队去修路。日军工兵连日连夜筑路,极大延缓了进攻步伐。日军窜入长沙外围后,各村各户将家中粮食、牲口转移他处。日军在长沙被围困时,很多士兵窜入村庄寻找食物,却找不到半粒粮食。有一个日本兵还窜入农民家中烧毛豆吃,当场被村民用锄头镰刀砍死。
 
  坚壁清野 
 
 在长沙会战中,湖南人民节衣缩食,给战斗在第一线的部队提供了大量食物。据《中国抗日战争史》记载:“当时长乐、含浦、望岳和吴桐四个乡的农民,给防守长沙的第10军送来了1000只鸡,10万斤肉。”这些物资极大地支援了第10军坚守长沙,一些老百姓甚至冒着枪林弹雨将食物送上城楼,为饿着肚子激战了数天的守军官兵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日军败退的路上,湖南当地的村民用锄头、镰刀甚至砖头瓦块围殴掉队的日本兵,曾有一股败退的鬼子窜入童溪街抢粮。当地民众手持锄头钉耙冲去,将鬼子砍尽杀绝,将被抢走的粮食再度运回。
 
 战后,残存的日本兵在回忆录中感慨: “那些扛着锄头钉耙的老百姓,一个个瘦弱无比,但皇军进村抢粮时,这些人就爆发出无穷的战斗力,队中不少人死在钉耙之下。” 
 
  第九战区临时指挥所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一场难得的胜仗,薛岳的天炉战法、广大将士的浴血冲杀、老百姓的全力配合,这些都是大战获胜的主要原因。从此战的部署、防御、歼敌和联动民众来看,薛岳的指挥作战水平在此战中确实一流。

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何获胜?薛岳的作战指挥水平究竟如何?

2. 薛岳指挥的长沙会战歼灭多少日军

日军共伤亡10.7万人。
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 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十四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3. 谁能公正的评价一下指挥过三次长沙会战的薛岳将军

薛岳从南昌起义开始到围剿中央苏区,一直是战功卓著,可见内战也是行家。
抗战胜利后,蒋公作为领导国家取得对外战争的领袖威望如日中天,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时意图很明显,要么缴枪接受招安,要么武力一统江山,何等意气风发。国民党有”清党“屠杀共x产x党的”前科“,双方积怨太深和平意愿只是姿态。战争不可避免,而且似乎没有悬念。但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苏军在东北摧枯拉朽,胜利来得太快了。面对变局国民党显然没有做好准备,接收大半个国土又都是富庶地区,接收很快变成”劫收“,大小官员人人奋勇,彻底失去民心,仅仅两年就在战场上就反映出来,从此兵败如山倒。
因此,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评价薛岳没什么意义。许多人觉得共*产*党抹杀国军的历史功绩,其实换个角度看,建国后先后对战犯进行了大赦,国家对国*军将领和高官可算宽容了。要知道有多少共*产*党人死在血腥的白色恐怖之下,其中就包括毛*泽*东夫人杨开慧在内的七位亲人。看待历史必须了解当时的环境,朱毛周那一代伟人真的是胸怀宽广。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随着时间推移,为国浴血奋战的英雄无论派别都得到国人的纪念尊崇,薛岳将军、孙立人、卫立煌等抗日名将为国家民族立下的功勋已经得到国家层认可。
国家积贫积弱百余年,维新改良不成、洋务运动失败,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却陷入军阀割据,混战不止,国力反而不如大清晚期。革*命并不是一试即灵的良药,甚至有毒!国*共两党都是探寻民族道路的革命先锋,都在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中国而战。在此向薛岳将军致敬,向所有英雄致敬!
前辈统一中国的梦想尚未完成,新一代伟人和名将即将顺应历史大势出现,踏实做好每天的工作,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和分享薛岳将军的梦想实现的荣光。

谁能公正的评价一下指挥过三次长沙会战的薛岳将军

4. 抗日名将薛岳的参谋长是谁 长沙会战有什么样的评价

吴逸志是著名抗日名将薛岳的参谋长,1896年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一个叫做莘陂的村庄,成年后毕业于当时著名的军校,并到德国的著名大学学习军事和经济。他和薛岳将军曾是军校同学。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祖国大好河山正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中华爱国的军人义义愤填膺,势将侵略者赶出国门,薛岳将军和吴逸志便是当时的抗日先锋人物。


吴逸志照片
抗日战争时期,薛岳将军是第九战区司令,吴逸志将军是薛岳的参谋长。他雄才在略,和薛岳将军感情深厚,配合默契,一个性格刚强一个性格雅柔,他们一次一次地并肩作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其中有著名的长沙保卫战和万家岭战役,万家岭战役是第一次国军的大胜仗,鼓舞了全民抗战的信心。
薛岳的参谋长吴逸志将军才华横溢,目光远大,为此还得罪了蒋介石,差一点就没命了,但从此退出军界和政界。大陆解放后,他去了台湾省,专心研究军事理论,并写有多篇军事著作,才华出众的他写下很多诗文。1961年冬天,66岁的吴逸志在祭悼老友途中,突发心脏病不幸突然去世了,安葬于台北。
薛岳将军生前生后都名满天下,薛岳的参谋长吴逸志却慢慢淡出了世人的眼界。但吴逸志的故乡却不曾忘记他,他当初捐赠的学校还在,他的故居依然是白墙青瓦。在梅州纪念馆里的将军馆中记载着吴逸志的丰功伟绩。


史学界对长沙会战评价是,长沙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上一次最大规模的中日战役,双方出动的兵力合起来有一百多万,历时五年,是一次耗时耗力的战役。长沙会战在世界战场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长沙会战以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气焰嚣张,短短时间内攻陷了中国的大片国土。长沙会战阻止了日本进攻大西南的野心,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当时的报纸对长沙会战评价是,这次战役为中国人民增添了信心。		
长沙会战在当时的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一些英美的媒体评价长沙会战减缓了日军的攻势,使得日军的一大部分兵力被中国拖住,减轻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使得英美在欧洲有充足的兵力打击德国。


当时亲眼目睹长沙会战的中日双方人员都评价长沙会战是非常残酷的,长沙会战的战场环境也是十分恶劣的,因为长沙会战的战场位于湖南周边地区,地势复杂,环境恶劣,两方的士兵经常在荒野中交战。
长沙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长沙会战保住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的重庆,如果日本攻入西南 ,那么随着国民政府的倒台,将会没有政府领导中国人民抗战。因此史学界评价长沙会战保障了中国政府的安全。长沙会战的作用是很大的,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因为中国军队在长沙会战中伤亡10余万人。

5. 第二次长沙会战薛岳到底打赢了吗?

首先,说结论,我不认这一次长沙会战我们赢了
这一战里,日军指挥官阿南惟几转变了作战思路,但是是薛岳还沉浸于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之中,完全照搬老战术 ,“诱敌深入”“集中主力”在长沙周围决战。日军彻底集中了兵力——在沿着新墙河仅20公里的狭窄正面,把四个主力师团(第40、6、3、4师团)自东向西一字排开。阿南惟几要求日军以大兵团迅猛推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作战目的,然后迅速撤回原地。阿南惟几的目标还是粉碎第9战区的有生力量,而非占领长沙。

战斗过程中,我王牌军74军几乎被打残。
日军袭击74军军部,74军军直属队打散。军长王耀武率卫士紧急突围,卫士排长被俘虏后被日军砍死,王耀武借着夜色才得以逃脱。经过1天的战斗,74军只有51师还算比较完整,57,58两师均被打散。



在这场会战里,日军记载我军阵亡54000人,另有4300人被俘虏;日军战死1670人,负伤5184人——毫无疑问日军依旧缩小了自己的伤亡数据。在第9战区后面的报告中,我军伤亡17426人,日军伤亡48327人。但实际上我军参战各部损失均接近50%,第9战区的数据同样有水分。
战后,国府大力宣传“第二次长沙大捷”更多地是出于鼓舞士气和提高我们国际形象的考虑。实际上,如果不是后期陈诚等在其他战场的牵制行动,薛岳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的检讨或许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他认为我方对敌情判断过于主观,友军之间缺乏必要的协同,部队运动因迟缓而错失战机是此次会战失败的主要原因。“甚至在战局极度紧张时期,(有指挥官)不肯拼命与友军协力,反抛弃任务,率部遁入深山”

第二次长沙会战薛岳到底打赢了吗?

6. 薛岳将军为何选长沙为战场?

  薛岳指挥的三次长沙保卫战,之所以把战场摆在长沙,是因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通晓地理。一直研究长沙地方史的专家陈先枢认为。他说,薛岳的个性刚愎且坚毅,在用兵上,十分注重谋略。薛岳的记忆力惊人,在作战之前,必定关门闭户,凝神静气,贯注精神在地图上,因此,对于战场的一山一水,一丘一陵,他都了如指掌。每当战役开始,一旦他认定的事情,极少改变,看到机会,他就会以极大决心,命令部属冲锋陷阵,不惜决战牺牲。
   就地理而言,长沙地区西临湘江,南高北低,尤其在长沙城北的东面和北面,浏阳河、捞刀河,像个口袋,袋口摆在长沙南面,北面是袋底。如果能将敌军赶到浏阳河、捞刀河谷,作为决战地,则可以聚而歼之。当然,“口袋阵”是看多了演义小说的市民的俗称。薛岳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总结前两次保卫战的经验教训,所设定的阵法,是更具科学性的“天炉阵”。
  薛岳自己说:“天炉战者,为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配置必要的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诸手段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地使用优越的兵力,施行反击和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打击。盖为后退决战方法,因敌之变化而变化之歼敌制胜新方略,如炉熔铁,又如炼丹,故名。”
  薛岳在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前,就已经定下了天炉战法,并且印成手册,发给高级干部,预先排兵布阵,12月中旬侵犯湘北、敌锋直指长沙城的敌军,不过像棋盘上被掌控的棋子。薛岳说,他已“选定新墙、汨罗二水间为伏击、诱击地带。捞刀、浏阳二河间,为决战地带。并令战时民众加紧犁田、蓄水、削路工作”。所以,当日寇第三次侵入湘北,进犯长沙,薛岳让守长沙的第十军像磁铁一样紧紧吸住日军,同时各路援军齐进,以优势兵力包围日军。

7. 薛岳是不是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失败后所以到了解放战争老输给共产党

没那么简单,分析如下:1、薛岳在解放战争中亮相并不多,一开始的时候表现不错,顺利占领两淮地区,也就是在宿北战役中败给粟裕之后,就被调走,闲赋了,第二次登场时海南战役。2、实际上纵观整个抗战,薛岳就不善于进行运动作战,在之前的兰考会战中就失手了,在宿北战役中,应该说他的布置还是很中规中矩的,败北的原因在于GJ缺乏进攻精神,彼此观望,部队间隔太大,结果被各个击破。3、海南战役中,美兰之战应该说他还有很有想法了,放40军于不顾,集中兵力攻击立足未稳的43军,可惜他低估了43军的战斗力,同时40军的韩先楚战场感觉非常好,第一时间飞兵美兰,和43军里外合击,击退了薛岳。
4、第4次长沙会战
(1)第4次长沙会战为中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之一,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揭开了序幕。这次会战又叫做长衡会战。是指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8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豫湘桂战役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
(2)1944年5月,日军动用悄悄从伪满和日本国内调来的强大兵力,由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坐镇武汉指挥,发起了长衡会战。日军分为三路,避开中国军队的侧翼迂回,分途向长沙外围发起攻势。1944年6月16日,日军向长沙城和岳麓山主阵地发起猛攻。守军顽强抵抗,但由于兵力部署上的失误,中国军队主力未能适时退守岳麓山阵地,部队隔江分阵,力不能支,日军以优势兵力攻破岳麓山阵地。城内守军被迫突围,长沙沦陷。
(3)但是,日军推进到衡阳时,却遭遇了顽强的抵抗。衡阳守军把以一个军的兵力,在得不到外援的情况下,顶住了日军几个师团的多次进攻,将日军整整阻挡了47天,使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5、薛岳简介:
(1)薛岳(1896.12.27—1998.05.03)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客家人。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国军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该战法歼灭日军十万之众,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此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一次十分重大的胜利。
(2)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薛岳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学习,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民国七年),参加孙中山新建立的援闽粤军,任司令部上尉参谋,不久任第一师机关枪营营长;1921年(民国十年)5月,薛岳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第三营营长,成为著名的粤军“三剑客”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与红军多次作战。
(3)抗日战争中指挥了四次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时有抗日“战神”之称,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后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战役失败后撤退至台湾。
(4)1952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先后给了薛岳几个虚衔,如“总统府战略顾问”、“中国国民党改造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等。两蒋父子固然执礼甚恭,但并不授予实权。薛岳无兵可带,无仗可打,百无聊赖,多半闲居在台湾南部嘉义乡间,过着半隐退日子。
(5)1998年5月3日逝世于台湾,享年103岁。

薛岳是不是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失败后所以到了解放战争老输给共产党

8. 薛岳指挥的四次长沙会战,歼敌多少?是否比常德会战激烈?

1939年9月~1942年1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湖南长沙地区进行的三次会战。  
 ①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侵占武汉、南昌后,为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企图歼灭中国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赣北地区。1939年9月 ,日军调集10万人 ,分路进占湘北岳阳东南地区、鄂南通城地区、赣北奉新、靖安地区。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师约20万人,将进占赣北鄂南之日军阻于献钟、修水地区。进至长沙东北金井、桥头驿一线的日军,遭守军抗击、民众袭扰,加之补给困难,被迫北撤,恢复战前态势。  
 ②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初,日军调集约12万人 ,进占岳阳、临湘一带,企图击溃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地区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7万人利用湘北有利地形,采取逐次阻击 ,诱敌至长沙附近捞刀河两岸地区予以围歼的方针 ,将突入长沙市区和进至株洲之敌全部歼灭并乘胜反击。日军被迫北撤 ,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  
 ③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中旬,日军调集约10万人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长沙 。薛岳指挥13个师,约17万人兵力,组织防御。日军攻击受挫,伤亡严重 ,撤至新墙河以北地区,由赣北西进的日军也被击退。会战结束。第四次长沙会战为中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之一,
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揭开了序幕。这次会战 又叫做长衡会战。是指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8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豫湘桂战役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从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
两个阶段
  学术界也将“长衡会战”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又称“第四次长沙会战”,从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 
  第二阶段又称“衡阳保卫战”,从6月20日到9月初,中日双方以争夺衡阳为目标在湖南中东部地区作战,长衡会战的结束时间为9月上旬。国内外学术界均以1944年8月8日衡阳沦陷为准。中国连续七年抗战,师劳兵疲。当时中国一些精锐之师正在缅北滇西发起进攻,收复失地,国内战场的战力因此而减弱。过去许多著作指责国民政府的军队大溃败,丧师失地,不无片面之处。方先觉第十军坚持四十七昼夜之衡阳保卫战,是抗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场孤城保卫战。 
  日本动用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对一个地区进攻所使用之最多的兵力。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8月8日,日军占领衡阳。日军以此战役为组成部分的豫湘桂战役成功打通大陆交通线,成为1944年反法西斯战场上最惨烈的失败。蒋介石慨叹“1944年对中国来说是在长期战争中最坏的一年”,自称“从事革命以来,从来没有受过现在这样的耻辱”参看“长衡会战”
双方军力
  日军参战部队:第3师团 指挥官山木三男,第13师团 指挥官赤鹿理,第68师团 指挥官佐久间为人,
  第116师团 指挥官岩永汪,第40师团 指挥官青木成一,第34师团 指挥官伴健雄,第58师团 指挥官毛利末广,第27师团 指挥官竹下义晴,第37师团 指挥官长野佑一郎。 
  我军最高指挥官薛岳,我军参战部队:第30集团军 指挥官王陵基,第27集团军 指挥官杨森,战区直辖部队第4、99军,第24集团军 指挥官王耀武。
  日倭寇的第4次进攻目的是打通大陆交通线,保持对南洋倭寇残匪的补给支援。此战倭寇集中兵力30余万,以狗急跳墙之势疯狂进攻我军,而我军高层则轻敌无备,再加上各保实力,协同失调,遂陷湖南于倭寇。但是,此战我军在长沙、衡阳、常德等地给倭寇以巨大杀伤,此三城攻防战,倭寇死伤均大于我军。常德我军6000余将士全部殉国,而倭寇则被击毙者便达24000余人,在抗战史上,这是仅有的。
战争经过
  1944年5月,日军动用悄悄从伪满和日本国内调来的强大兵力,由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坐镇
  第四次长沙会战
  武汉指挥,发起了长衡会战。日军分为三路,避开中国军队的侧翼迂回,分途向长沙外围发起攻势。6月16日,日军向长沙城和岳麓山主阵地发起猛攻。守军顽强抵抗,但由于兵力部署上的失误,中国军队主力未能适时退守岳麓山阵地,部队隔江分阵,力不能支,日军以优势兵力攻破岳麓山阵地。城内守军被迫突围,长沙沦陷。但是,日军推进到衡阳时,却遭遇了顽强的抵抗。衡阳守军把以一个军的兵力,在得不到外援的情况下,顶住了日军几个师团的进攻,将日军整整阻挡了四十八天,使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长衡会战中,中国军队未能阻止日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但仍然重创了日军。尤其是衡阳保卫战,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并且打死了日军的一名师团长和其他高级指挥官,致使日军指挥失灵。这次会战有力地配合了全国范围内的正面作战,并在战略上配合和支援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斗争,为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伤亡人数
  中国军队:17,000余人(其中5,000余人陠亡)(中国官方数字:6,000余人)
  第四次长沙会战日本最高指挥畑俊六
  日本军队:19,380余人(含瘟疫伤亡总数大30,000余人)(日军陆军部官方数字:1 ,186) 日军在衡阳之战中使用了毒气弹,据美军十四航空队化学战情报官汤姆甠上尉的研判,日军所使用的是芥子气 与路易氏气混和物。 衡阳 陷落后,日军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
战役影响
  长沙,衡阳驻军及人民,乃以英勇姿态,展开抗战史中最光荣之一页,相持48日,不徒予后方以从容布置䠋时间,且使太平洋美国毫不顾虑而取堞班岛。东条内阁穷于应付而急遽崩溃㠂”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把衡阳定为抠战纪念城,1947年8月10日,衡阳抗战纪堵城在岳屏山顶举行了命名奠基典礼时,蒋介石总统颁训词:“我第10军残余郠队,喋血苦守此兀然孤城者,历时48日之久,此为全世界稀有之奇绩,而我中固有道德之表现与发扬,亦以此为最著。” “抗战八年,战死疆场之英烈士,至少数十万人;而保卫国土,死不屈者,亦不在少数;但其对国家贡献之大,于全局胜败有决定作用者,为衡阳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