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分为几级

2024-05-14

1. 突发事件分为几级

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紧急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所称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严重影响生产经营建设和企业声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一条 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突发事件分为几级

2. 突发事件分为几个等级 关于突发事件分为几个等级介绍

1、突发事件分为四个等级。各类突发事件是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分级,分别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2、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的构成要素:突然爆发、难以预料、必然原因、严重后果、需紧急处理。

3. 突发事件的四个等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突发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其中特别重大事件用红色标示,重大事件用橙色标示、较大事件用黄色标示,一般事件用蓝色标示。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拓展资料】预警信息的发布资源包括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社区、农村现有广播、通讯设备等。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包括预警信息的申请、审查、发布、调整、解除、反馈、监控和咨询服务以及评估。在全部34类突发事件中,暴雨、暴雪、道路结冰、寒潮、大风、沙尘、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等13类事件与气象有关。在气象类突发事件中,一些事件的预警分级没有设立黄色或蓝色预警,而是增加了最低档的“高影响”级别预警;一些事件则是在蓝色预警之下,又加设了“高影响”级别预警。当一些气象活动尚未达到致灾标准,但可能影响城市运行或公众活动时,高影响天气预警就有可能依据新标准规定,向外界发布。“雾霾”被细化为“大雾”和“霾”两个类事件。触发大雾红色预警的标准为:预计北京市未来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持续;大雾可能或已经对交通运输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机场、主要公路连续封闭48小时以上;大雾可能或已经对重大社会活动造成特别严重影响,无法正常举行,需要取消原计划活动;大雾可能或已经引发其他突发事件或对其他突发事件的处置造成特别严重影响。而霾事件的预警级别只设有橙色和黄色两级。其中,发出较高级别的橙色预警情形为:当预计未来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霾可能或已经对交通运输造成特别严重的影响,机场、主要公路连续封闭24小时以上;霾可能或已经对重大社会活动造成特别严重影响,无法正常举行,需要改变(易地或者取消部分日程)原计划活动;霾可能或已经引发其他突发事件或对其他突发事件的处置造成严重影响

突发事件的四个等级标准

4.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是什么

一、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是什么1、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如下:(1)建筑安全事故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施工单位必须在事故发生1小时内向县以上建设主管部门汇报,并做好相关的救援工作;(2)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第六条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第七条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统一领导应急处置工作。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从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二、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是什么1、凡遇突发事件,必须保持冷静,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当值班长;2、简要说明事发的地点、性质、人数、特征及损失价值;3、驱散无关人员,保护好现场,留意现场周围的情况;4、查看本部各类记录、出入登记、各电视录像,检查有无可疑情况和人员;5、对勒索、打架事件,监控中心应密切注意事发现场的情况变化;6、对纠纷事件应及时了解具体原因,积极协调,劝阻争吵,平息事态;7、对伤亡事件应做好现场保护和通知抢救工作;对明确已死亡的,应报派出所调查处理并通知殡仪馆。

5. 突发事件的四个等级

突发事件的四个等级是:一般突发事件、较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这个等级是按照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划分的。

突发事件的四个等级

我国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包括山洪、火灾、地震、陨石、海啸、瘟疫、蝗灾等。

突发事件具有事发突然、情况复杂、影响广泛、危害性严重等特点,一旦发生,一定要及时应对,减少因其造成的损害。

突发事件的四个等级

6. 突发事件的四个等级标准

突发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可以分为一般突发事件、较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比如: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属于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的四个等级标准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一定应急处置措施应对的公共事件,比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8月30日发布,于2007年11月1日开始实施。

7.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谁来规定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的确定部门来规定。突发事件的构成要件如下:1、事发突然。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具有不确定性,事件的性质具有很大的变异性;2、情况复杂。突发事件有的由政治,文化,民族,宗教等各种社会矛盾引发,有的由多种自然和环境因素变化造成,有的由技术,设备,人为等因素造成,还有的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或由一般事件转化而成;3、影响广泛。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会在一定范围内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稳定,危害公共安全;4、危害严重。许多突发事件任其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带来人员伤亡和社会财富的重大损失,妨害人民团结,危害社会安定,甚至还会影响到国家政权的稳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  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第二十二条  所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由谁来规定

8. 突发事件具体分级标准

影响类型
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类。
危害程度
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公共事件原则上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等级。
1、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简单,仅对某辖区较小范围内的社会财
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
伤亡或财产损失,但只需要事发地街道办调度辖区有关部门就能够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2、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比较复杂,仅对辖区一定范围内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后果,但只需要事发地区政府调度辖区有关部门,必要时由市相关专业应急机构业务指导就能够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3、重大突发事件公共事件是指事态复杂,对辖区一定范围内的社会财产、人身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后果,需要市专业应急机构或事件主管单位调度有关部门、区政府相关单位联合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4、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事态非常复杂,对市里的社会稳定、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和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
染等后果,需要市处置突发事件委员会统一协调,指挥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