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海关的中国近代海关

2024-05-14

1. 中国近代海关的中国近代海关

中国从清代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海关及其管理。海关管理权的丧失 鸦片战争后,中国已失去关税自主权,但海关行政仍由中国管理。1853年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占领上海县城,迁设租界外滩的江海关被群众捣毁。英、美两国驻沪领事遂擅行公布船舶结关暂行条例,因外国商人反对,未能施行。这时,外商船舶自由出入上海港,江海关受外国势力阻挠无法恢复征税工作。1854年夏,英领事阿礼国(1809~1897)提出一个中外合组海关的方案,两江总督怡良(? ~1867)派苏淞太道吴健彰(约1815~约1870)于 6月29日和英、美、法三国驻沪领事会晤,规定:三国领事各提名一人,由中国任命为税务监督,与中国共同管理江海关的征税事宜1858年清政府与英、美、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对这一办法作了修改:“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税务,毋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1859年江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1832~1898)被委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从此,外籍税务司管理中国海关便成为制度了。1861年起,广州副税务司英人赫德任总税务司(初为代理),一直管理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海关机构

中国近代海关的中国近代海关

2. 近代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始于

“海关管理权”的丧夫,是指中国的海关完全由外国人来把持,标志是总理衙门被迫任命英国人为“中国海关总税务”。故此题选B。
本试题着眼于考查对“关税自主权”和“海关管理权”这两个概念的理解。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便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与英人“协定关税”。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完全丧失对“关税”等海关事务的管理权,仅就“关税”来讲,还在形式上有“协定”的权利。

扩展资料:
1859年南洋通商大臣任命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清咸丰四年(1854),上海道吴健彰与英、法、美领事签订协定,组织海关税务委员会,三国各派一人为税务司,征收关税。
后相继成立了粤海关、潮海关、浙海关、津海关、厦门关、江汉关等。1859年南洋通商大臣任命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驻上海。
1859年,在广东巡抚劳崇光的邀请之下,赫德辞去领事馆工作,在广州粤海关任副总税务司。28岁时,赫德代替比他大两岁的英国人李泰国,成为大清帝国的部级高官——海关总税务司。
全球招聘、高薪养廉、服务意识,赫德将海关变成了当时中国唯一没有贪污腐败的政府部门。赫德首先将海关从条块分割变成了垂直管理,避免了各级腐败政府染指关税。
他还引进了“服务”和“公仆”概念,使海关成为商人们乐于打交道的部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总税务司

3. 中国近代海关的介绍

在中国当时的政府系统中,1861年起海关由新设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1902年改为外务部)统辖;1906年改隶专设的税务处;1928年后改由财政部关务署统辖。 海关的最高机关是总税务司署,设总税务司、副总税务司,下设六个办事文案。1896年上谕总税务司兼办邮政,赫德遂兼总邮政司,并设邮政局总办、副总办。又同文馆的教习也在总税务司署编制。1901年同文馆合并于京师大学堂,1911年邮政为邮传部接管,二者脱离海关。中华民国建立后,总税务司署组织改为五科三处,旋又改为九科二处。总税务司署直辖全国各税务司署,亦即各口海关。

中国近代海关的介绍

4. 掌管中国海关达40多年的西方人是?

掌管中国海关达40多年的西方人是李泰国。
李泰国凭借自己流利的汉语,主动积极与中国官员沟通。李泰国在维护英法等外国商人利益的同时,为防止洋人偷税漏税,也为清政府制定了许多纳税规定,使清政府的海关关税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

后续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泰国开始得寸进尺,要求清政府给他更大的权力,允许他可以任免海关的任何洋人,否则他辞职不做了,清政府最后也只得同意。
就算如此,李泰国依然不满足,妄想控制筹建中的阿思本舰队。这次终于碰触到了清政府真正的底线,也才彻底看清了李泰国的嚣张和贪婪,不久后就解散了舰队,并且将李泰国立刻免职。从此,李泰国操纵中国海关长达四十五年之久的历史,终于落下了帷幕。